首页|纪录片《万物之生》的创作阐述和生态美学分析

纪录片《万物之生》的创作阐述和生态美学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文章以央视纪录片《万物之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蕴含的生态美学理念,以及其对现阶段生态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方法: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收集并整理国内外生态美学、生态审美、生态审美教育等相关理论,在生态美学视域下,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角度分析纪录片《万物之生》的内容创作特性.结果:中国生态美学话语体系建设逐渐完善,随着绿色文明的发展,生态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由"征服自然"向"亲近自然"再向"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纪录片《万物之生》从云南典型的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结论:一是生态美学将伦理主体从人类扩展到除人类之外的其他物种,主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和谐关系.二是生态审美教育的前提是认识到所有生命都存在于万物相互交融的生态系统之中,人类需要重新审视社会实践与审美活动,重新投入生态系统的关系之美.三是纪录片《万物之生》以优美的画面引发人们的想象,激发人们的情感,让观众在声画语言的感染下产生生态意识;通过故事的编排传播生态知识、传达内涵意蕴,让观众在感受生物、生命与生活的共生性与家园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生态审美,最终获得生态审美教育.

朱秀洁、冯菊香

展开 >

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生态美学 生态审美教育 《万物之生》

2022-2023年度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

202210298170H

2024

艺术科技
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

艺术科技

影响因子:0.244
ISSN:1004-9436
年,卷(期):2024.37(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