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互文性教学在高校人文通识教育中的提出、实施及意义探究——以《红楼梦》相关课程为例

互文性教学在高校人文通识教育中的提出、实施及意义探究——以《红楼梦》相关课程为例

扫码查看
目的:在高校人文通识教育中提出互文性教学模式,并探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最后阐明提出和实施互文性教学的意义.方法:首先寻求互文性理论与通识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提出互文性教学,并界定概念;其次以《红楼梦》相关课程为例,具体展示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互文性教学的三个层面,即以教师教为主体达成知识的贯通,以学生读为主体达成能力的培养,以及在教与学中,以悟为主体实现素养的提升.结果:通过探寻互文性教学实施路径,分析在通识教育中倡导互文性教学的重要意义:建构"通"的知识体系,培养"识"的能力技巧,达成"育"的素养目标.互文性教学的实施,不仅契合教育目标,还能有效助推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结论:以多元、互动为主要思维特征的互文性理论与高校通识教育的融合,是必要且有重要意义的,不仅能给予人文通识教育理论和方法论的引导,还能有力保证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

张岚岚

展开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互文性教学 通识教育 《红楼梦》

2021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识核心建设课程项目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21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材建设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2021TSHX0521YJA75103021JCLX0372021SJZDA107

2024

艺术科技
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

艺术科技

影响因子:0.244
ISSN:1004-9436
年,卷(期):2024.37(7)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