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虚拟数字人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探析——以敦煌研究院"伽瑶"为例

虚拟数字人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探析——以敦煌研究院"伽瑶"为例

扫码查看
目的: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不仅是承载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还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现在、探索未来的场所.馆藏文物的多元展示是向公众奉上的"文化大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虚拟数字人技术参与赋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既可以增强文化传播过程的交互性和趣味性,又能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法:文章在概述虚拟数字人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敦煌仙子"伽瑶"为例,探讨虚拟数字人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分析其如何助力文博事业的创新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新的可能.结果:"伽瑶"自诞生以来,为公众带来了许多高质量的敦煌文化创意内容.这不仅凸显了虚拟数字人技术在敦煌文化传播中的巨大价值和深远影响,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例证.同时,这是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一次积极实践.结论: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虚拟数字人技术在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变革与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博物馆应主动探索虚拟数字人技术在文化弘扬、智慧导览、跨界联动、创意衍生等场景中的应用,并加强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以此推动虚拟数字人在文博领域的创新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

王嘉奇、杜鹃

展开 >

敦煌研究院,甘肃 敦煌 736200

虚拟数字人 公共文化服务 博物馆 传统文化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

2023ZD005

2024

艺术科技
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

艺术科技

影响因子:0.244
ISSN:1004-9436
年,卷(期):2024.37(8)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