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封神演义》中的替罪羊理论研究——以"哪吒"角色故事为例
《封神演义》中的替罪羊理论研究——以"哪吒"角色故事为例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目的:文章试图从比较神话学的视角解读中国经典文本《封神演义》中哪吒的角色故事和人物形象,分析其人物故事中呈现的替罪羊机制,由此探讨中国神话文学中替罪羊机制的呈现方式与特点,并尝试探索对中国神话和传统文学文本进行比较神话学等多元化跨学科视角分析的可能.方法:替罪羊机制是法国人类学家、文论家、思想家勒内·基拉尔(René Girard)提出的理论.基拉尔从人类学视角出发审视文学文本,创造性地发现替罪羊机制的广泛应用,将含有替罪羊机制的文本称为迫害文本.文章认为哪吒的故事符合迫害文本的结构范式,拟以勒内·基拉尔的替罪羊理论为切入点,采用替罪羊理论阐释哪吒从出生到封神的人物故事.结果:哪吒的原型源于佛教,在宗教及文学文本中逐步本土化.在《封神演义》中,哪吒的形象被进一步文学化、戏剧化,身份确认、迫害过程、迫害结果三个阶段与替罪羊机制的呈现相吻合.在中国古代伦理忠孝等传统思想背景下产生的人物故事,融汇了跨越时代的文化与思想价值,从身份的生成与身份的递进两个方面体现成熟文明中神话对于暴力仪式本质的隐藏和秩序生成的过程.结论:《封神演义》文本符合替罪羊机制作用的普遍混乱、指控罪行两种范式,哪吒的故事更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哪吒故事作为迫害文本,揭示了历史背景下集体无意识的迫害惯性特点.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胡丹阳
展开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关键词:
《封神演义》
哪吒
替罪羊理论
勒内·基拉尔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0)
项目编号:
2020SJZDA132
出版年:
2024
艺术科技
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
艺术科技
影响因子:
0.244
ISSN:
1004-9436
年,卷(期):
2024.
37
(8)
参考文献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