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青岛市太行山路中学为例

中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青岛市太行山路中学为例

扫码查看
目的:中学作为我国义务制教育由初级向高级过渡的阶段,也是青少年身心培养的关键阶段,但目前多数中学更关注教育本身,忽略非正式学习空间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导致大量中学公共空间的改革明显滞后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中学校园设计中,功能传统单一的公共空间已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行为需求.为了寻求多元化的校园公共空间发展模式,推动中学校园多义空间的发展与建设,笔者展开一系列探索.方法:从学生行为模式和行为需求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中学校园多义空间设计,以青岛太行山路中学为例,剖析中学校园多义空间设计中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学生行为模式和需求的前提下,遵循"以学生为本"的设计原则,运用空间插件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和配置空间,创造出适合不同活动的环境.结果:通过科学的公共空间设计,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校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中学校园的多义空间设计也拥有了新视角和创新的解决方案.结论:文章基于行为模式与需求,对中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空间插件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中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于俊超、赵英孜、杜嘉颐、刘伟

展开 >

山东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中学校园 行为模式 行为需求 多义性 空间插件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3)

QDSKL2301127

2024

艺术科技
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

艺术科技

影响因子:0.244
ISSN:1004-9436
年,卷(期):2024.37(9)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