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与实践并行:20世纪初期社会美育思潮下的公共艺术萌芽

理论与实践并行:20世纪初期社会美育思潮下的公共艺术萌芽

扫码查看
目的:20 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西方知识体系的引入使得各种思想纷纷涌现,艺术也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在这一时期,社会美育思潮的兴起对公共艺术的萌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旨在从社会美育的角度研究公共艺术的发生发展,探讨公共艺术在"以美育代宗教"、培养"完全之人物"等美育思潮的影响下所表现出的萌芽形态.并归纳其在不断丰富、发展过程中依旧坚持的美育原则,论证社会美育思潮对公共艺术深远的影响.方法:通过深入分析以王国维、蔡元培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美育思想与实践倡导,总结这一时期美育思想的"平民性""社会化"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如何为公共艺术的萌芽提供有利条件、如何对公共艺术的后续发展产生持续影响.结果:在平民美育思潮、社会美育实践倡导的影响下,具有公共艺术性质的雕塑、建筑产生,成为我国公共艺术的早期形态.结论:虽然 20 世纪初所呈现的公共艺术品与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尚存差距,但社会美育思潮的兴起为公共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明确的发展方向,成为公共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要素.

王媛媛

展开 >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20 世纪初 美育 社会美育 公共艺术

2024

艺术科技
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

艺术科技

影响因子:0.244
ISSN:1004-9436
年,卷(期):2024.37(10)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