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传承视域下劳动教育通识课程教学探究

非遗传承视域下劳动教育通识课程教学探究

扫码查看
目的: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意志、劳动品格与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面对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边缘化、活动浅表化、主体单一化的困境,以手工艺为切入点,构建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劳育通识课程,探索"以劳育美,以美化人"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青年.方法: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非遗手工艺与劳动创新通识教育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课程内容建构、教学方法融汇、教学环境营造和思想政治融入,促进学生在"知非遗—爱非遗—创非遗"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感.同时,阐述本课程劳动创新工作坊的具体实验过程与实践路径,建立"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传人协同"的劳育共创框架.结果:该模式可赋能学生从劳动知识的接受客体向劳动价值的创造主体转变,有效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发扬改革创新的劳动精神.结论:研究表明,融合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劳育美育分离的难题,对培养爱劳动、懂劳动、会劳动的时代新人具有推动作用.

赵潇、孙亚云、赵斌

展开 >

中国矿业大学 建筑与设计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非遗传承 手工艺 劳动教育 课程 创新

2024

艺术科技
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

艺术科技

影响因子:0.244
ISSN:1004-9436
年,卷(期):2024.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