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文章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策略,以泉州提线木偶戏为例,分析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融入效果,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通过文献研究回顾非遗在学校教育中应用推广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明确非遗教育基本理念和重要性.选取泉州提线木偶戏这一研究对象,考察其在泉州市及其他地区中小学的应用现状.实地观察木偶戏课程实施情况,分析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为制定推广策略提供数据支持.结果:研究发现,泉州提线木偶戏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将提线木偶戏融入课堂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动手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调查显示,学生们对木偶戏的兴趣较高,尤其是通过参与表演和制作木偶,能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当前非遗教育仍面临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学资源匮乏以及学生接受度不高等问题.结论:为更好地在学校教育中应用和推广非遗,应采取多种策略:一是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二是开发和整合适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和互动平台等;三是创新教学方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推动非遗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