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3D打印赋能非遗绒花工艺研究

3D打印赋能非遗绒花工艺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随着 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工艺尤其是非遗绒花工艺的创新与传承面临巨大挑战.文章探索如何利用 3D打印技术推动非遗绒花工艺的现代化,使其既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又实现技术创新与应用普及,克服工艺传承困境,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如下:一是分析 3D打印技术在非遗绒花工艺中的应用潜力;二是探索 3D打印技术与非遗工艺相结合的文化传承路径;三是提出基于 3D打印技术的非遗工艺可持续发展模型,为其他传统工艺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分析非遗绒花工艺面临的挑战,从人、机、料、法、环五个维度对其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引入 3D打印技术,研究其在绒花制作中的应用,探讨如何结合现代技术创新与传承传统工艺.重点关注数字化设计、精确控制、快速原型制作和个性化定制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进一步分析 3D打印技术如何帮助提升制作效率、降低成本、推动工艺创新及促进文化传承.结果:研究表明,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非遗绒花工艺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工艺创新上的困难.首先,3D打印技术通过数字化设计和快速原型制作,使传统制作流程中的烦琐工序得以简化,缩短制作周期,并提高生产精度.其次,3D打印技术在制作工具方面的应用(如掐丝模具等)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材料浪费.最后,3D打印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工艺中的形态局限,设计出更复杂、更细腻的花瓣结构,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结论:3D打印技术的引入为非遗绒花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制造,非遗绒花工艺能够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转型.3D打印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升工艺创新性和市场适应性,拓展传播途径,吸引年轻一代关注.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数字化保存和创新设计将有助于非遗绒花工艺可持续发展.未来,3D打印技术在传统工艺中的应用将成为推动传统手工艺复兴的重要力量.

訾真、王士钰、任飞

展开 >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3D打印 非遗绒花 文化传承 工艺创新

2024

艺术科技
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

艺术科技

影响因子:0.244
ISSN:1004-9436
年,卷(期):2024.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