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非遗活化路径面临诸多挑战.文章旨在分析辽宁省非遗传承现状,研究辽宁非遗的活态传承和文化创新情况.方法:以辽宁省非遗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田野调查法,结合国内外关于非遗传承新型技术应用、非遗学科教学建设、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理论研究,深入探讨辽宁省非遗传承现状与不足.从保护和发展的现实立场出发,探寻数字技术语境下实现非遗主体的持续传承和活态发展的有效方法,形成非遗活化路径研究的方法论思路.结果:从三个维度探讨辽宁非遗的活化路径,包括新保护模式、新传承模式及新发展模式.新保护模式以数字化为主导,包括数字化保护、数字化展示和数字化传播.在传承方面,传承人具有重要地位,学科教育支持也不可忽视.教育是国家基础,建立传承人教育、非遗管理人才培养和社会普教相辅相成的稳定教育体系是非遗传承的核心工作.新发展模式以文化创意应用为中心,对文化创意产品同质化和产业良性流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结论: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对非遗活化的研究主要围绕非遗保护与传承研究、非遗与现代生活结合研究、非遗创新发展研究.虽然有大量的理论参考文献,但对非遗研究体系化的建立尚不足,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非遗正面临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并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