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晓普等理论家那里,"参与"是艺术家介入社会,抵抗资本主义制度的路径.但"参与"并非社会参与式艺术的专属.在弗兰克·波普尔、罗伊·阿斯科特、菲利普·加兰特等科技艺术理论家那里,"参与"被重新阐释,且集中呈现于数字艺术领域.数字艺术形成了基于技术迭代的参与机制:从依靠互动技术的感官参与到依托网络技术的跨地域参与,直至生成式技术作为"参与者",与艺术家和观众展开共创.尽管数字艺术的参与机制随着技术变革而迭变,但参与的指向是相通的.艺术家促使技术和艺术的互动,催生科学与人文的再融合,以期恢复达·芬奇式的"整体性"创造.对比来看,参与式艺术的"社会性参与"偏向抵抗,即以艺术抵抗体制;数字艺术的"技术性参与"偏向融合,即以艺术融合科技.但两者又殊途同归地走向社会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