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主体性、自反性与吸引力:屏幕媒介时代的文艺创作之路
主体性、自反性与吸引力:屏幕媒介时代的文艺创作之路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在屏幕媒介时代探索伟大文艺作品的生成路径,应与屏幕媒介自身特性带来的新感知模式相呼应.互动屏幕以与感官和身体的互动为人们带来一种游戏般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文艺创作应注重游戏性,实现文艺接受者从观者到"玩家"的身份转化.即时屏幕令观者在看与被看的关系中获得镜像的感知体验,好的文艺作品应成为一面让个体在其中照见自己、他人和时代的镜子.同时,优秀的文艺作品还应把握流动屏幕提出的感知吸引力要求,在流动中牢牢抓住大众的注意力,产生吸引和情动效应.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朱也
展开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屏幕
媒介
文艺创作
文艺作品
基金: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第二批)课题
项目编号:
22ZD04
出版年:
2024
艺术评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评论
CHSSCD
影响因子:
0.183
ISSN:
1672-6243
年,卷(期):
2024.
(6)
参考文献量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