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清释奠礼乐制及内容丰富性探究——以孔子、关帝、文昌祭祀为例

明清释奠礼乐制及内容丰富性探究——以孔子、关帝、文昌祭祀为例

扫码查看
释奠古礼在周代时已有,随着西汉以降尊崇儒学,特别是隋代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孔子的地位不断提升,释奠在发展中转而成为祀孔的代称.唐代统治者以国之中祀定位中央释奠,乐宫悬而舞六佾,州县则以小祀无乐祭之.至宋代,国家规范庙学用乐,明令地方官府释奠乐用雅乐类型,东汉时已小众化的乐悬组合形态重回地方官府.明清时期,全国各府州县方志中释奠用乐记载更具普遍性、相通性意义.至清咸丰年间,国家升祭关帝、祭文昌为中祀,进一步丰富拓展了释奠内涵.从祭孔、祭文昌、祭关帝为代表的释奠用乐来看,其以雅乐为核心,仪式中间仍有多种乐制类型在场,在内容上呈现出多层级、多风格的特点.

赵昊廷

展开 >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释奠礼 雅乐 鼓吹 丰富性

2024

艺术评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评论

CHSSCD
影响因子:0.183
ISSN:1672-6243
年,卷(期):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