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云贵高原石漠化灾变的历史成因及治理对策探析——兼论经济开发与生态适应的关系
云贵高原石漠化灾变的历史成因及治理对策探析——兼论经济开发与生态适应的关系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分布面积很广,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开发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土地石漠化灾变。入清前,这一地区的各族居民都能精心做到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维护相互兼容,中央王朝及地方政府在经营过程中,对各民族传统的生计方式也较为尊重,因而石漠化灾变并不明显。清雍正年间,推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后,由于开发管理无序,加之经营模式与当地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最终诱发了石漠化灾变的扩大,影响了这一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进而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副作用,相关地区的社会稳定也蒙受了一定影响。因此揭示云贵高原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探究石漠化灾变形成的历史成因,寻求有效的治理对策可以为该地区的生态维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外文标题:
On Historical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ony Desertification of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On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Adaptation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马国君、杨乔文
展开 >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贵阳550025
关键词:
云贵高原
石漠化灾变
民族传统生计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项目编号:
08AJY025
出版年:
2011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凯里学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HSSCD
影响因子:
0.349
ISSN:
1674-621X
年,卷(期):
2011.
3
(2)
被引量
8
参考文献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