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耒耜之耕在西南喀斯特山区的延续与创新——以"百苗图"中"克孟牯羊苗"为例

论耒耜之耕在西南喀斯特山区的延续与创新——以"百苗图"中"克孟牯羊苗"为例

扫码查看
现存"百苗图"诸抄本中所记载的"克孟牯羊苗",就明确提到了"钱镈"这一与耒耜相似的农具,而且还对这样的农具绘有彩图.对比"百苗图"不同抄本的绘图后,"钱镈"的形制与效用得到清晰的说明和揭示.再辅以当代的田野调查后,发现"耒耜之耕"之所以能够在西南地区获得稳定延续,乃是当地苗族接收、吸纳、消化与创新外来文化,并使之适应于当地特殊生态系统的产物.以此为例,不得不承认,文化的传播绝非机械照搬,往往是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事项后并创新利用,使之适应于当地特殊环境的一种文化表达.
On the Continuation and Innovation of Leisi's Ploughing in the Karst Mountain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A Case Study of"Kemenggu Yangmiao"in"Baimiao Map"

张宝元

展开 >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

耒耜之耕 喀斯特山区 延续 创新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

2018VJX04416ZDA157

2020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凯里学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HSSCD
影响因子:0.349
ISSN:1674-621X
年,卷(期):2020.12(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