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庙宇塑造与地方记忆:芷江天后宫的空间建构

庙宇塑造与地方记忆:芷江天后宫的空间建构

扫码查看
清代以来,国家对西南苗疆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开发,沅水流域迅速商业化.芷江天后宫是闽籍客商进入该区域创建的十余间天后宫中唯一仍以庙宇角色存在者.如今,芷江地区妈祖信众基础不再,天后宫的核心神明被置换成观音,但其"内陆最大妈祖庙"的角色并未被放弃.不仅政府将之作为地方旅游名片打造,民众亦围绕遗存文物以生动的口述故事讲述妈祖参与区域开发的历史记忆,其背后隐含着"会馆-客民/庙宇-信众"的意义结构.这一结构中与庙宇相对应的"信众"包含土民与客民两个群体,作为庙宇的天后宫于是承载着土客共同创造地方历史的记忆.在各种宗教和非宗教因素的交互之下,芷江天后宫被塑造成一个神、庙分离却富有地方意义的神圣空间.
Temple Shaping and Local Memories:the Significance Construc-tion of the Sacred Space of Tianhou Palace in Zhijiang

吴晓美

展开 >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庙宇塑造 地方记忆 神圣空间 芷江天后宫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17XMZ019

2020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凯里学院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HSSCD
影响因子:0.349
ISSN:1674-621X
年,卷(期):2020.12(5)
  •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