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有为"与"无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庖丁解牛>联读》课例品鉴

"有为"与"无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庖丁解牛>联读》课例品鉴

扫码查看
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出发,探讨孔子"吾与点也"的原因,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及发散思维.大胆质疑教材注释,激活学生思维,探讨"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不同含义.在理解曾皙人生志向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洞察,深刻理解百家争鸣,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

张鹏、程淑贞

展开 >

太原市成成中学校,山西太原 030002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9

中华文明之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儒道思想比较

2024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通讯

ISSN:1004-6097
年,卷(期):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