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童言童心童见——从儿童视角解读《别了,语文课》

童言童心童见——从儿童视角解读《别了,语文课》

扫码查看
小说文本解读不再局限于环境、人物、情节,倡导多种解读方法,关注对文本的深层挖掘.《别了,语文课》深刻反应了儿童的心理状况与精神面貌,借助叙事学理论,从童言、童心、童见的角度出发,从儿童的视角解读课文,有助于革新对文章的看法,发掘深层内涵.

纪恩旎

展开 >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湖北武汉 430061

《别了,语文课》 儿童视角 解读文本

2022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山西师范大学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影响因子:0.249
ISSN:1004-6097
年,卷(期):2022.(1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