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麦及变异后代对部分农田杂草的化感效应及其防控潜力

小麦及变异后代对部分农田杂草的化感效应及其防控潜力

扫码查看
以外源DNA供体高粱、变异新品系89122和春小麦品种陇春13号为试验受体,3种杂草水浸提液为试验供体,通过正向和逆向化感抑制敏感性测试与评价,分析3种作物的遗传变异特性和化感潜力,评估小麦化感抑草潜力变异特性及遗传机制,为实现小麦抗杂草潜力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高粱DNA导入受体春小麦陇春13号后,其后代在农艺性状等方面发生变异,其对供试杂草的化感敏感性也发生变异;3种杂草水浸提液对3种供试作物种子萌发、幼苗形态特征和物种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灰绿藜除在种子萌发阶段对高粱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弱外,在其他作物幼苗生长阶段的化感抑制作用均明显强于稗和狗尾草,印证了灰绿藜在农田杂草群落中较强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其对作物幼苗生长阶段的影响,而非种子萌发阶段.灰绿藜通过化感抑制作用实现自身竞争力提升,成为本区域的优势杂草,进一步拓宽了其生态位宽度,它在农田生态群落中的多维影响力强于稗和狗尾草.供试作物种子萌发阶段的敏感性要大于幼苗生长阶段,表现在其发芽指数的敏感性要大于萌发率,说明供试农田杂草通过降低种子发芽指数、延长发芽时间来发挥化感作用,这意味着推迟与其竞争的作物种子的萌发时间,降低竞争作物的种子萌发率,必然会提升该杂草在农田生态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进而达到提升杂草自身竞争力的目的,这也是杂草自身物种生态位及其生态位构建的重要手段.
Allelopathic Effect of Wheat and Its Mutating Offsprings on Farmland Weeds and Their Control Potential

李兰兰、欧巧明、陈军、厚毅清、王炜、罗俊杰、陈秀兰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开放大学,甘肃兰州730030

小麦 杂草 外源DNA 化感潜力 生态位 变异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省草原监测评价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GSZYTC-ZCJC-210093186037820YB117

2022

杂草学报
江苏省杂草研究会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杂草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0.993
ISSN:1003-935X
年,卷(期):2022.40(2)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