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蒙古中部地区不同苜蓿品种生产性能评价

内蒙古中部地区不同苜蓿品种生产性能评价

扫码查看
分别于2019~2021年初花期,对2018年种植的国内外16个苜蓿品种的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相对饲用价值进行分析,筛选适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1)依据饲草产量,16份材料可划分为以下3个类群:高产类群包括草原3号、三得利、中苜2号和龙牧803(12.00~13.96 t/hm2);中产类群包括甘农3号、察北、WL323、惊喜、公农2号、赛特、敖汉、草原2号(10.00~11.19 t/hm2);其余4份材料属于低产类群(8.58~9.99 t/hm2),尤以新疆大叶最低.(2)不同苜蓿品种干草产量均表现为第一茬>第二茬>第三茬,第一茬干草产量占总产量的54.32%~62.97%,对苜蓿总产量影响最大.(3)ADF与NDF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对饲用价值与CP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NDF和ADF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饲草产量与CP和相对饲用价值呈正相关,与NDF和ADF含量呈负相关.综合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CP>18%,NDF<45%,ADF<35%),中苜2号、龙牧803、草原3号和三得利表现较好,适合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推广种植.
Evaluation on the 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Alfalfa Varieties in the Central Inner Mongolia

李迎、王晓龙、王雪婷、闫士元、张志强、云岚、米福贵

展开 >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方抗旱耐寒草品种育繁工程技术中心/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内蒙古 苜蓿品种 生产性能 评价

201403048-052017YFE0111000

2022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中国草地学会

中国草地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347
ISSN:1673-5021
年,卷(期):2022.44(9)
  • 6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