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阴山北麓不同恢复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变化

阴山北麓不同恢复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变化

扫码查看
以阴山北麓不同自然恢复年限(5年、15年、20年)弃耕地为对象,以天然草地为对照,测定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全氮、全磷、有机碳含量等指标,探究弃耕地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土壤养分的变化以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随弃耕年限的增加,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种类不断增加;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地上生物量在弃耕第5年最高,其次是弃耕20年,弃耕15年最低;地下生物量随弃耕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总生物量随弃耕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逐渐增加,有机碳含量在弃耕20年后仍显著低于天然草地(P<0.05),土壤全氮在弃耕20年显著高于天然草地(P<0.05),土壤全磷仅在弃耕5年高于天然草地且有显著差异(P<0.05).弃耕过程中,植被演替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积累,植物群落生物量变化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
Changes of Plant Community Biomass and Soil Nutrients in Abandoned Farmland in Different Restoration Years at the Northern Piedmont of Yinshan Mountain

贺启珅、陈大岭、李邵宇、张峰、孙宇、郑佳华、乔荠瑢、张彬、赵萌莉

展开 >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弃耕地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全磷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0ZD0331861143001

2022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中国草地学会

中国草地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347
ISSN:1673-5021
年,卷(期):2022.44(10)
  • 3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