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研究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研究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目的 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变化及与颈椎功能相关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8 年 1 月~2020 年 10 月进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 60 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术前、术后 6 个月、术后 2 年采用X线测量及Surgimap软件计算患者的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包括C1~C2 颈椎前凸角(UCL)、C3~C7 颈椎前凸角(LCL)、颈椎前凸角(CL)、颌眉角(CVBA)、T1 倾斜角(T1S)、颈倾角(NT)、胸廓入口角(TIA)、T1 倾斜角与颈椎前凸角的差值(T1S-CL);并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结果 术后 3 个月、2 年,患者UCL、LCL、CL、T1S、NT、TIA角大于术前(P<0.05).术后 2年,患者UCL、LCL、CL、T1S、NT、TIA角最大.术后 3 个月、2 年,患者CVBA、T1S-CL角小于术前(P<0.05).术后 2 年,患者CVBA、T1S-CL角最小.术后 3 个月、2 年,患者的NDI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 2 年,患者NDI评分最低.UCL、LCL、CL、T1S、NT、TIA角与NDI评分呈正相关(P<0.05),CVBA、T1S-CL角与ND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发生明显代偿性改变,且颈椎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患者远期从矫形手术中获益的可能性越大.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邬亚明、尹毅、陈是煌、李忆杰、高鹏
展开 >
作者单位: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苏昆山 215300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长节段减压固定术
颈椎
矢状力
参数
颈椎功能
出版年:
2023
中国处方药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中国处方药
影响因子:
0.649
ISSN:
1671-945X
年,卷(期):
2023.
21
(5)
参考文献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