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处方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处方药
中国处方药

陶剑虹 

季刊

1671-945X

cpdrug@163.com

020-37886861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5楼

中国处方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查看更多>>本刊属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以药学、医学为基础,以新闻形式来深度报道和分析有关医药行业学术及经济活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业内业外以启发和思考。本刊将突出深刻、生动、全面、兼容的特点。我们希望能向医生和药师传递最新的药物研发动态、权威的药物评价;同时构筑医生和药师相互交流的平台、共同分享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TK抑制剂治疗不同类型B细胞淋巴瘤疗效的回顾分析

    曾珊陈敏仪殷淑文黄红兵...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对各类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PET/CT、肿瘤标志物检测、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等临床资料,按淋巴瘤类别和不同用药方案分组,比较使用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CLL/SLL,奥布替尼客观缓解率(ORR)为 70。59%,泽布替尼ORR为 64。52%,伊布替尼ORR为 45。00%;对于 DLBCL,纳入研究的治疗方案为BTK抑制剂联合R+CHOP方案,奥布替尼ORR为 54。55%、泽布替尼ORR为 47。62%、伊布替尼ORR为 41。67%;对于MCL,泽布替尼ORR高达 81。82%,奥布替尼ORR为 71。43%,伊布替尼ORR为 62。50%。3 种BTK抑制剂均可降低β2 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其中奥布替尼可显著降低CLL/SLL、DLBCL、MCL患者血清中β2-MG的含量(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使用奥布替尼治疗CLL/SLL、DLBCL、MCL患者腹泻、呼吸道感染、肌肉酸痛发生率均为最低。其中MCL患者中奥布替尼腹泻发生率最低且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BTK抑制剂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在同病种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布替尼治疗CLL/SLL疗效最高,泽布替尼治疗MCL疗效最高,3 种BTK抑制剂联合R+CHOP方案治疗DLBCL疗效相近,其中奥布替尼略高。综合比较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奥布替尼安全性最好。

    B细胞淋巴瘤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奥布替尼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索生脉饮治疗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

    朱富荣胡国冰孙万晶刘铁民...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生脉饮治疗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生脉饮中人参、五味子的化学成分,通过BATMAN-TCM数据库检索麦冬的化学成分,PharmMapper平台预测靶点;通过人类基因(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化疗后外周神经毒性的相关靶点基因;采用Venny图得到生脉饮和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在线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采用R语言软件(version3。6。1)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核心靶点与其对应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生脉饮治疗化疗后外周神经毒性的成分有 49个,预测靶点有 109 个,化疗后外周神经毒性的靶点基因有 2 132 个。GO分析过程涉及生物过程 604 条、细胞组分 34 条和分子功能 51条。KEGG分析共富集 96 条通路,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靶点蛋白与其对应的活性成分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生脉饮可能作用于ALB、EGFR、HSP90AA1、CASP3、SRC、ESR1、MAPK1、MAPK14 等靶点通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治疗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

    生脉饮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MAPK信号通路

    四种双膦酸盐药物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综合评价

    杨勇陈琴吴华古力孜也·艾塞提...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多个维度评估我国临床常用的 4 种双膦酸盐制剂作用与价值,以期为医疗单位药物选择与疾病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参照《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的规范化内容,在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不同层面上,分别论述评估了 4 种不同双膦酸盐制剂作用与价值。结果 4 种双膦酸盐制剂的卫生技术评分分别为阿仑膦酸钠 79。00 分、利塞膦酸钠 71。07 分、伊班膦酸钠 75。77 分、唑来膦酸 66。42 分,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但这几种药品各有优劣,其中,阿仑膦酸钠在药学特性、有效性、经济性均有优势;唑来膦酸安全性最差,其他属性最好;伊班膦酸钠的安全性最高。结论 阿仑膦酸钠综合评价分值最高,四种双膦酸盐药物在绝经后女性、成年男性、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均有较好的疗效,伊班膦酸钠安全性表现最为令人满意,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也可以应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研究结果为医院药品目录遴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双膦酸盐骨质疏松卫生技术评估药品遴选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李青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

    蒋艳荣陈熙文潘赐明李青...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李青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李青教授 2020 年 1 月~2023 年 4 月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治疗眩晕医案共 305 例,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建立数据库,分析频数、证素等;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涉及中药264味,使用频次3 881次,其中核心药物包括炒白术、石菖蒲、茯苓、桂枝、柴胡、党参、泽泻等。所使用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运用聚类分析将常用药物归为 10 个组合。结论李青教授治疗眩晕以调理脾胃、肝肺气机为主,尤其重视脾胃;用药围绕虚、湿、痰、郁等基本病机,标本兼顾,旨在调理脏腑气机,恢复机体正常生理机能。气机升降有序,水液代谢正常,眩晕以得平复。

    眩晕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基于CiteSpace的参芪地黄汤知识图谱分析

    张玉蝶覃梦琪王建华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参芪地黄汤近 10 年发展历程、研究热点的探索,为其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收集 2012 年 1月~2022 年 12 月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参芪地黄汤相关文献,经RefWorks格式转换后,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结果 共纳入 370 篇文献;药物应用方面,参芪地黄汤被广泛用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前列腺癌、IgA肾病、肾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各地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在部分研究领域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团队,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区域性合作机构,但缺乏跨区域研究。结论 参芪地黄汤目前的研究发展势头良好,临床应用广泛,糖尿病肾病和肾病综合征是当前研究热点,但其实验研究相对有限,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参芪地黄汤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研究热点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丛伶男查鹏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通心络胶囊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两位作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核对。使用RevMan 5。3 软件对结局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 14 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 3 341 例受试者。Meta分析显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使用通心络胶囊,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降低缺损程度评分[MD=-3。98,95%CI(-4。53,-3。42)]及提高神经功能改善率[RR=1。24,95%CI(1。19,1。30)]、提高生活能力[MD=4。20,95%CI(3。62,4。78)]、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D=-3。83,95%CI(-4。50,-3。16)]上,均优于单用常规疗法;不良事件发生率[RR=0。94,95%CI(0。69,1。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结论 通心络胶囊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降低卒中NIHSS评分方面可增强疗效,且较安全。

    通心络胶囊卒中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LSM7抑制剂的药物虚拟筛选及验证其促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刘瑞健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LSM7 抑制剂进行药物虚拟筛选并验证LSM7 抑制剂是否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方法 下载并分析公共数据库中的乳腺癌的基因表达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LSM7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以LSM7 为靶点进行药物虚拟筛选,选出Valrubicin作为LSM7 抑制剂,使用MTT方法确定Valrubicin浓度梯度,用不同浓度的Valrubicin处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Valrubicin对乳腺癌MCF-7 细胞的促凋亡情况,使用蛋白印迹法验证Valrubicin对LSM7 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P53、Bcl-2 和Bax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LSM7 在乳腺癌中显著过表达;虚拟药物筛选结果确定Valrubicin为LSM7 抑制剂的潜在最佳药物,MTT结果显示Valrubicin对MCF-7 细胞增殖抑制存在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分析显示Valrubicin处理后MCF-7 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均明显升高。蛋白印迹分析结果验证了Valrubicin通过下调LSM7、Bcl2 的表达,上调P53、Bax的表达实现促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LSM7 在乳腺癌中高表达,Valrubicin作为LSM7 抑制剂能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

    LSM7药物虚拟筛选Valrubicin乳腺癌凋亡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清热祛瘀液中丹皮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的含量

    饶玉萍宋佳陈金花蓝献泉...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清热祛瘀液中丹皮酚、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烃内酯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APCELL PAK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 10μl。结果 丹皮酚在浓度范围0。754 1~60。329 1μg/ml(r=0。999 6)、木香烃内酯在浓度范围1。156 3~92。507 4 μg/ml(r=0。999 9)、去氢木香烃内酯在浓度范围1。381 8~110。544 5 μg/ml(r=0。999 8),线性良好,三种物质检出限(LOD)为0。01~0。04μg/ml、定量限(LOQ)为0。03~0。13μg/ml;三种物质平均回收率为97。0%~103。5%,回收率RSD为1。3%~1。8%(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清热祛瘀液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清热祛瘀液高效液相色谱法丹皮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

    龙葵多糖对肺癌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及诱导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蕊洁王立东田菲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龙葵多糖对肺癌模型小鼠免疫功能及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验证龙葵多糖抗癌机制。方法 选取 60 只C57BL/6J雄性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建立模型。建模成功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荷瘤对照组,龙葵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各组 15 只。荷瘤对照组经背部皮下注射给予生理盐水每天 0。4 ml,龙葵多糖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相同体积药物,给药量分别为 125 mg/kg、62。50 mg/kg、31。25 mg/kg,连续给药 14 d。关注小鼠生存状态,末次给药 24 h后断颈处死,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值)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龙葵多糖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Fas、FasL)表达的影响。结果 接种后第 5 天,各实验组小鼠右前肢腋下可触及黄豆大小瘤块,接种后第 7 天各组小鼠瘤体生长加快,均逐渐出现毛发脱落无光泽,聚集、进食量、体重减少等现象。其中龙葵多糖高剂量组情况较好,荷瘤对照组状态最差。干预过程中,所有组别均未出现小鼠死亡情况。龙葵多糖各剂量组均对Lewis肺癌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龙葵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 15。13%、19。08%、11。84%,与荷瘤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其中以 62。50 mg/kg组的抑瘤作用最明显(P<0。05)。与荷瘤对照组相比较,龙葵多糖各剂量组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明显提高,CD8+细胞比例明显下降,CD4+/CD8+值增高,同时组间比较显示中剂量组提升免疫功能作用最显著(P<0。05)。龙葵多糖各剂量组均出现Bcl-2 蛋白表达减少,以及Bax、Caspase-3、Fas与FasL蛋白表达增加,并且以上细胞凋亡因子变化水平与龙葵多糖剂量相关(P<0。05)。结论 龙葵多糖对Lewis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Bcl-2 蛋白含量,增加Bax、Caspase-3、Fas与FasL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提升荷瘤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免疫逃逸有关。

    龙葵多糖肺癌细胞凋亡抗癌机制免疫逃逸

    731例门诊儿童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肠溶剂合理性分析

    李晓菲李琳李明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儿科门诊奥美拉唑肠溶剂使用情况,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提供证据支撑。方法 通过医院临床药学系统抽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021 年 5 月 1 日~2022 年 4 月 30 日儿科门诊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的处方信息,依据相关指南、共识或FDA说明书进行点评并汇总分析。结果 儿科门诊奥美拉唑肠溶剂处方共 731 张,不合理用药处方有 84 张,占点评处方的 11。50%,主要表现在: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疗程不规范、适应证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结论该院儿科门诊使用奥美拉唑肠溶剂存在不合理现象。该药超说明书用药、给药剂量不够精准、无适宜儿童剂型规格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