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伤寒沙门菌菌血症临床病例,总结病例的临床特征,给临床医师提供经验.方法 该研究收集 2016 年 1 月1 日~2020 年 5 月 31 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血培养分离出非伤寒沙门菌的 63 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胃肠外感染灶、细菌药敏模式、抗生素和疗程、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伤寒沙门菌菌血症患者 2 岁以下幼儿占比35%.98.41%患者有发热,超过半数患者就诊时无典型消化道症状,无基础病的和有免疫缺陷的患者消化道症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47,P= 0.002),多数免疫缺陷者无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有意识障碍、肢体红斑等少见症状.50%的患者存在免疫缺陷.42%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普遍不高,中位数 31 mg/L.血培养分离的沙门菌D群占明显优势(57%).11 例患者存在胃肠外转移性感染,分别为泌尿系感染、胸膜炎,蜂窝织炎,骨髓炎、关节炎、动脉瘤、导管及皮下隧道感染、心包炎.22%患者存在医疗记录方面的感染复发.98%沙门菌对头孢曲松敏感,90%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39%对环丙沙星敏感.单纯菌血症治疗 2 周,有胃肠外转移性感染的患者,疗程 4~8 周不等,甚至终身治疗.结论 低龄、免疫缺陷、异常血红蛋白病是非伤寒沙门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指导首诊医生积极送检血尿便培养,采用肛拭子替代便培养,或许可增加检出沙门菌的几率.所有非伤寒沙门菌菌血症患者必须采取相应方法仔细评估胃肠外转移性感染,依据转移灶情况决定抗感染疗程,但即使疗程足够,也有复发风险.根据药敏结果,抗感染首选头孢曲松,口服药可选择头孢克肟、阿奇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