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21-2023年荆州市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抽样调查

2021-2023年荆州市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抽样调查

扫码查看
目的 了解荆州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阶段既往慢性血吸虫病例肝纤维化程度,为控制血吸虫病早期肝硬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2023年每年抽取荆州市3个不同县(市、区),每县(市、区)随机抽样1个乡镇,每个乡镇整群抽取100例既往慢性血吸虫病病例进行肝脏超声显像检查分级、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血吸虫病免疫学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和流行病学个案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共调查864例,发生肝实质性改变的占88.19%(762例),其中Ⅰ、Ⅱ、Ⅲ级改变分别占56.71%、23.38%、8.10%.男女病例发生肝实质改变分别占90.33%、85.56%,其中Ⅰ级分别占50.63%、64.18%.检出血吸虫病肝病272例,占31.48%,主要集中在男性(占69.48%)、≥50岁(占94.11%)、农民(占98.16%)、治疗≥5次(占72.05%)、农业生产和捕鱼捞虾(占84.19%).超声显像肝纤维化分级Ⅲ级70例中各县市构成比分别为:江陵县22.86%、石首市17.14%、公安县11.43%、松滋市11.43%、洪湖市11.43%,高于10.00%.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发展,6项血清学指标水平逐渐升高,血清学指标异常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G(占19.79%)、HA(占12.27%)、P Ⅲ P(占 7.64%)、CⅣ(4.05%)、M-AST(占 3.13%)、LN(占 0.69%).血清学指标 HA 检测异常率江陵县26.41%、沙市区20.75%、松滋市16.03%、监利市13.02%、公安县10例9.43%,高于9.00%.6项血清学指标检测Ⅲ级与Ⅰ级比较,P Ⅲ P、M-AST、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CG、C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形态与门静脉变化随级别演变增大.IHA检测0~Ⅲ级组间阳性与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慢性病人超声肝纤维化分级与血清学指标相一致,肝纤维化活跃程度处于一般状态,肝纤维化程度与病例年龄、职业、治疗次数、接触水体方式存在一定关联性,今后应加强50岁以上人群血吸虫病病情监测和抗肝纤维化治疗.

袁梅枝、田克卿、赵冰、吴小荣、周静、何亮才

展开 >

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434000

慢性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荆州市

2024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影响因子:1.289
ISSN:1001-1889
年,卷(期):202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