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封闭负压引流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观察

封闭负压引流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观察

Efficacy of combining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with autologous microskin grafting in treating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s

扫码查看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金华市第五医院普外科诊断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VSD联合常规植皮术,观察组采用VSD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比较两组VSD后7 d肉芽成熟率、移植成活率、术后14 d创面愈合率和完全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价瘢痕程度、术后3d和7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清细胞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临床随访,两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创面面积和分布、疾病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SD后7 d肉芽成熟率88.89%(40/45)、术后 14 d 创面愈合率 84.44%(38/45),均高于对照组的 71.11%(32/45)和 64.44%(29/45)(x2=4.44、4.73,均P<0.05);观察组供区和受区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为(7.83±1.64)d、(17.92± 4.5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21±2.32)d、(22.34±6.83)d(t=5.62、3.61,均P<0.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供区和受区的瘢痕评分分别为(2.35±0.40)分、5.69±0.9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44±0.88)分、(9.85±1.56)分(t=21.44、15.45,均P<0.001).术后 3 d和7 d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3.57±0.83)分、(1.38±0.2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2±1.18)分、(3.64±0.49)分(t=14.18、27.56,均P<0.001);观察组 hs-CRP、IL-6 和 TNF-α 分别为(5.51±0.67)mg/L、(7.69±0.84)mg/L、(3.44±0.45)mg/L,均低于对照组的(3.54±0.33)mg/L、(3.97±0.56)mg/L、(1.68±0.20)mg/L;观察组EGF 和 bFGF 分别为(15.64±4.53)mg/L、(30.26±6.92)mg/L,均高于对照组的(31.25±7.82)mg/L、(45.67±9.84)mg/L(t=17.42、24.72、23.98、11.59、8.59,均P<0.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x2=4.41,P<0.05).结论 VSD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提高创面愈合质量,降低供区创面的瘢痕风险,与多种细胞因子的改善有关.

楼丽霞、邢晓威、戴振华

展开 >

金华市第五医院普外科,金华 321000

引流术 负压伤口疗法 皮肤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瘢痕 疼痛 炎症 表皮生长因子

浙江省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

2019-4-096

2024

中国基层医药
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

中国基层医药

影响因子:1.003
ISSN:1008-6706
年,卷(期):2024.31(3)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