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描述和分析安徽省现症血吸虫病病例空间分布状况和特征,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2017年1月-2018年10月报告的现症血吸虫病病例进行调查,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被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EDDC)-“地方病调查系统”,病例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现住址、病例分类、贫困情况、参加农合或医保、治疗与手术等情况.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血吸虫病个案数据库,统计各乡(镇)的慢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的病例数,并与全国第六次人口调查数据相连接,获得乡(镇)级血吸虫病病情属性数据库.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描述分析血吸虫病病例的人群分布特征;使用ArcGIS 10.2的聚类分布模块,分别对乡(镇)级的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其中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全局Moran'sⅠ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局部Getis-Ord G系数.结果 全省共报告现症血吸虫病病例20 345例,其中慢性15 080例(均为临床病例)、晚期5 265例,无急性感染病例报告.男性11 319例,女性9 026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病例平均年龄(57.8±12.2)岁,其中慢性(54.8±11.2)岁,晚期(66.4±10.7)岁.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例的职业均以农民为主,分别占96.4%(14 540/15 080)和93.8% (4 936/5 265).慢性血吸虫病病例文化程度构成比的前3位依次为小学(51.9%,7 830/15 080)、初中(23.0%,3 467/15 080)和文盲(21.8%,3 288/15 080);晚期血吸虫病病例文化程度构成比的前3位依次为文盲(43.6%,2 296/5 265)、小学(38.1%,2 008/5 265)和初中(15.2%,798/5 265).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例中,来自于贫困户的病例分别占4.9% (736/15 080)和10.0% (528/5 265).慢性血吸虫病病例主要分布于9个市的42个县(市、区)的249个乡(镇),大部份沿长江流域分布,呈连续的片状,患病率>0.5%的乡(镇)共38个;晚期血吸虫病病例分布于8个市的45个县(市、区)的340个乡(镇),这些乡(镇)绝大多数为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也呈连续的片状分布,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0.5%的乡(镇)共3个.乡(镇)级的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慢期血吸虫病患病率(Moran'sⅠ=0.202 5,P<0.01)和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Moran’sⅠ=0.183 4,P<0.01)在安徽省区域存在空间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慢性血吸虫病患病率在安徽省的长江上中游段流域的乡(镇)聚集范围较大,而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主要在长江上中游段和新安江流域的乡(镇)聚集. 结论 安徽省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例分布存在空间聚集现象,主要分布于长江安徽段上中段流域,提示该地区仍是该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