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血清组织蛋白酶S、血小板反应蛋白-1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的关系

血清组织蛋白酶S、血小板反应蛋白-1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的关系

扫码查看
目的 分析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 S)、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HF)发生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实施PCI治疗的1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PCI后1年内并发HF的28例患者作为HF组(病例组),未并发HF的72例患者为非HF组(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患者入院时血清Cat S、TSP-1、血脂四项、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数据,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血清Cat S、TSP-1与AMI患者PCI后并发HF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检验血清Cat S、TSP-1对AMI患者PCI后H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HF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利尿剂占比高于非HF组,入院时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高于非HF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at S、TSP-1水平均高于非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t S、TSP-1水平升高仍然与AMI患者PCI后HF有关系(P<0。05);同时发现cTnI、CK-MB、LVEF是AMI患者PCI后HF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Cat S、TSP-1水平单独及二者并联联合预测AMI患者PCI后发生HF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均有一定预测效能,且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值最高。结论 血清Cat S、TSP-1异常高表达可增加AMI患者PCI后HF风险,PCI术前检测血清Cat S、TSP-1水平对AMI患者PCI后发生HF具有预测作用。

陈凌、陈慧玲、任月霞、张乐、孙倩、胡秀雪、张淑彩、赵永辉、赵智晗

展开 >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力衰竭 血清组织蛋白酶S 血小板反应蛋白-1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

LHGJ20220143

2024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1.86
ISSN:2096-4528
年,卷(期):2024.52(5)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