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吸呼比对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吸呼比对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 利用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监测不同吸呼比通气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前后肺通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60例,在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it1∶2组(I∶E为1∶2)和Ait1∶1组(I∶E为1∶1)。采用简易雾化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雾化驱动氧流量均为6 L/min,雾化药物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mg/2ml+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250 μg/2 ml。利用EIT监测雾化前后局部肺通气的变化,记录雾化开始前10 min(T0)及雾化结束后30 min(T1)呼气末肺阻抗(EELI)变化、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yn)及氧合指数(OI)。同时记录雾化前及连续雾化3天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PR)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雾化后,两组患者总ΔEELI均升高,但Ait1∶1组高于Ait1∶2组,并且Ait1:1组患者的ΔEELI在感兴趣区(ROI)1、ROI2及ROI3均高于Ait1∶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ROI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Pmean、Cdyn、OI均有所升高,但Ait1:1组患者各指标均高于Ait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it1∶1组患者Ppeak有所降低,而Ait1∶2组则略有升高,组间比较,Ait1∶1组患者Ppeak低于Ait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3天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CPR及PCT较雾化前均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吸呼比1∶1通气模式下进行的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吸呼比1∶2的通气模式。

许卿雅、邓岩军、王琛

展开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苏州 215006

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苏州 215153

机械通气 吸呼比 雾化吸入治疗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江苏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苏州市医学重点学科项目

2022Z235szxk202131

2024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1.86
ISSN:2096-4528
年,卷(期):202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