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出血风险及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出血风险及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扫码查看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环氧合酶抑制剂、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糖蛋白Ⅱ b/Ⅲa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激活受体1拮抗剂等,临床常用的口服抗血小板代表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但发挥疗效同时也会增加出血风险.临床实践发现,不同人群和不同给药方案患者的出血风险存在差异.因此,准确评估和管理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相关出血风险对指导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方案的出血风险和相关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精细化用药管理提供依据.

黄燕、姜珍、汪燕燕、许杜娟、夏泉

展开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合肥 23003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合肥 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合肥 230032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出血风险 预测模型 风险评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医科大学校级科研基金

821740112021xkj282

2024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中国药学会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0.502
ISSN:1007-4406
年,卷(期):202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