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有生于无 终归于无——论《归去来兮辞》之"无"之境
有生于无 终归于无——论《归去来兮辞》之"无"之境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归去来兮辞》中诗人虚静的生存态度和自由的生活雅趣是通过"无""有"的鲜明对照得到突出强调的。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巧妙利用音韵力图从人为有意之声向自然之和声进化,也极尽描摹了诗人有声之念中对精神自由的期盼。从"有生于无"这个向度来说,陶渊明虽弹"无弦琴"却"有真意",虽"常关门"却"有余闲"。从"终归于无"这个向度来说,陶渊明"无我欲"只为追求内心的宁静,"忘我"而又"无我"便达到了与自然冥合的境界,最后以"乐天之我"的人生态度化解生死之忧。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杨陈媛
展开 >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有"
"无"
自然
出版年:
2024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
中国民族博览
ISSN:
1007-4198
年,卷(期):
202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