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风"中的啼鸣声:近古禽言诗及其文化意涵》考述

《"风"中的啼鸣声:近古禽言诗及其文化意涵》考述

扫码查看
禽言诗作为一种基于汉字单音节特点的有关声音(禽声)的古典诗歌表达方式,其基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经验及由此产生"拟声达意""假喻达事"的民生批评,及其基于民间采风而编的歌咏文本与其对自然禽声物态的听觉摹拟,大致都可追溯于中国古典"风诗"传统。本文拟基于苏州大学仲联学术讲坛讲座《"风"中的啼鸣声:近古禽言诗及其文化意涵》纪要,就其提出的新视角的研究路径——将声音纳入到禽言诗研究的范畴和纬度,展开简要考述,探讨禽言诗声学维度上的概念性定义、梳理禽言诗"共情""批评"的文学机制、探究禽言诗中"一禽多言"的地域时节差异性,同时对比东西方在人与动物关系体察方式上的差异,探讨"风诗"传统下禽言诗出现在中国古典诗歌园林中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杨富民

展开 >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禽言 风诗 拟声达意 假喻达事 一禽多言 文学体察

2024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

中国民族博览

ISSN:1007-4198
年,卷(期):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