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半圈养状态下麋鹿对生境的影响

半圈养状态下麋鹿对生境的影响

扫码查看
通过对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草本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植物种类多样性及土壤的物理性质等方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麋鹿对植物的选择性取食后造成其食物组成在各季节差异大,春季喜食植物生物量高,而秋季则低,不食的植物生物量与此正好相反;(2)圈养区内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2.1992、0.4518,而网外分别为2.5671,0.8993,网内外的Srensen相似系数为0.56;(3)麋鹿活动频繁的生境土壤容重大,为1.52~1.60 g/dm3,含水率低,为21.08%~22.7%,而活动相对较少的狼尾草类群落,土壤容重小,为1.23~1.38 g/dm3,含水率高,为25.78%~26.68%.(4)麋鹿圈养区的景观异质性降低,趋向狼尾草占绝对优势的植被类型和光裸地两个方向演化.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n Habitat Under Semi-free Range Milu(Elaphurus davidinus)

张国斌、薛建辉、吴永波

展开 >

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麋鹿 狼尾草 生物量 生物多样性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

BS2002050

2007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会

中国农学通报

CSTPCD
影响因子:0.891
ISSN:1000-6850
年,卷(期):2007.23(7)
  • 8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