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播期对黑米稻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肖长春韦新宇曾跃辉黄建鸿...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黑米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最佳播种期,为黑米水稻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黑糯'、'丽人紫'、'岩紫糯35'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分析播期对黑米水稻生育进程、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黑米品种随播期推后全生育期平均缩短12。7~30。3 d;使用Logistic方程模型适配黑米籽粒灌浆动态(R2≥0。995,P<0。01),其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构成是播期、品种及其互作共同作用的结果,播期从3月1日到6月1日,灌浆千粒重减少了1。32~2。15 g,单株产量下降9。12~16。08 g;播期6月1日到7月1日,灌浆千粒重增加2。13 g,单株产量提升了5。97 g。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籽粒灌浆持续时间是提高黑米粒重的关键因素之一,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是引起黑米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提早或推迟播期有助于延长灌浆持续时间以及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提高。因此,建议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如选择3月上旬或6月下旬适时播种,可以有效促进籽粒充分灌浆,从而达到增加黑米产量的目的。

    黑米品种播期全生育期Logistic方程籽粒灌浆产量性状通径分析

    河南省夏玉米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风险评估

    李浩宁任丽伟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河南省夏玉米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风险评估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干旱综合风险和高温综合风险的权重分布,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载体暴露性、孕灾环境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综合评价风险分布。结果表明,干旱综合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北部,高温综合风险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南部。构建河南省夏玉米干旱、高温复合胁迫灾害综合评估体系,得到干旱风险和高温风险的权重分别为0。4938、0。5062。高温和干旱复合胁迫风险分布与纬度不密切相关,还受到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处于中低风险区,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河南西部以及西南部的小部分地区。评估结果以期为防灾减灾,保障河南省玉米生产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夏玉米高温胁迫干旱胁迫复合胁迫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

    鲜食型玉米/甘薯/大豆套作的产量与产值研究

    韩丽张芳魁李秋卓史婵...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开展鲜食型玉米、甘薯、大豆套作试验,探索适合重庆平坝浅丘及相似生态区的套作新模式。于2023年在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楠桥村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甘宁试验基地进行试验,以鲜食糯玉米品种'珍糯521',鲜食大豆品种'万鲜3号',鲜食甘薯品种'万薯10号'、'渝红心98'和'普薯32'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甘薯品种、3种行比模式共9个处理,进行试验数据整理和性状平均值、产量、商品薯率计算,并进行数据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鲜食糯玉米在不同行比套作模式中各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差异,但平均单株鲜穗重和鲜穗产量差异极显著。鲜食大豆在不同行比套作模式中的分枝数、单株有效结荚数和鲜荚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套作时,不同行比套作的甘薯受到了玉米遮阴的影响,导致鲜薯产量有不同程度降低,不同行比套作模式对不同甘薯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影响不尽一致。适当提高鲜食甘薯、鲜食糯玉米的套作种植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行比模式进行鲜食型玉米、甘薯、大豆套作时,采用2︰2︰3行比模式,以'普薯32'套作鲜食糯玉米和鲜食大豆,可以获得最高单位面积总产值。研究旨在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出和价值,并为农作物套作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鲜食型玉米甘薯大豆套作产量产值

    马铃薯新品种淀粉产量的表现及其稳定性分析

    姜波李辉刘秩汝敖翔...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产量高、品质优的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于2022—2023年在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扎兰屯中和镇试验基地内进行试验,以呼伦贝尔地区淀粉加工型品种'维拉斯'作对照,调查'延薯16号'、'华晟8号'、'兴佳7号'、'中薯28号'、'龙薯20号'、'龙薯7号'、'中薯49号'和'龙薯26号'8个马铃薯新品种的物候期和块茎性状,对淀粉含量、块茎产量及淀粉产量的表现及其稳定性进行鉴定和评价。9个品种中'中薯49号'龙薯20号'淀粉含量分别排在第一位、第二位,两年平均值分别为18。27和18。10,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龙薯20号'、'中薯28号'块茎产量高,分别为55074 kg/hm2和54607 kg/hm2,显著高于对照,且稳定性较好;'龙薯20号'块茎淀粉产量最高,两年平均值为9863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品种,且表现稳定。综合比较,'龙薯20号'在9个品种中淀粉产量最高且年份间表现稳定,适合在呼伦贝尔市地区作为淀粉加工品种示范推广。研究对推动呼伦贝尔地区马铃薯加工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马铃薯淀粉含量淀粉产量稳定性呼伦贝尔

    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烟后鲜食蚕豆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李艳兰龙水英胡新洲李晓亮...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烟后免耕套种鲜食蚕豆的高效种植技术,以'玉豆3号'作为供试品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烟后鲜食蚕豆产量的影响,以及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后,全生育期、初荚和始采鲜荚天数呈逐渐增加趋势;鲜荚产量随播期推后和密度增加呈先增加而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变化趋势。烟后鲜食蚕豆种植可通过提高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荚鲜重和百粒鲜重等性状来增加鲜荚产量,但要适当控制群体生物量。3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播期>密度>施肥量。研究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烟后免耕套种鲜食蚕豆选择9月10日播种、9。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播种时施复合肥(16-16-16)150 kg/hm2作种肥的栽培技术可获得最高的鲜荚产量。研究旨在为澄江市烟后鲜食蚕豆种植提供最优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播期密度施肥量鲜食蚕豆产量

    播期和播量对冬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梁丽鹏刘哲文曹春莉高丽惠...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播期和播量对冬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22—2023年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鹿泉试验基地进行试验,以白菜型冬油菜'天油1358'和'衡油8号'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和4个播量,裂区设计,播期为主区,播量为副区,3次重复,分析2种因素对冬油菜生育期、群体密度形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冬油菜成苗密度、分枝高度显著增加,越冬率、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量增加,冬油菜成苗密度、分枝高度显著增加,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越冬率显著降低,一次有效分枝、每角粒数、千粒重变化不显著,产量先增后减。同一品种各处理间返青期一致,但随播期推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也相应推迟且较明显,终花期和成熟期推迟但推迟时间减少。'天油1358'、'衡油8号'最大产量对应播量为6 kg/hm2、4。5 kg/hm2,对应播期为9月10日。研究发现,石家庄地区适宜播期在9月10—30日,在茬口允许情况下应适期早播,播量控制在4。5~6 kg/hm2。研究总结出合理的栽培技术,旨在为冀中南地区冬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冬油菜播期播量农艺性状产量石家庄地区

    棉花用改性生物降解聚乙烯农用地膜的研究

    任帅刘飞李静周经纶...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改进一种既能有效增温保墒又能防治残膜渗透与土壤污染的改性生物降解聚乙烯地膜。运用试验法与对照法,对比了普通地膜和改性生物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性能差异,并进行了为期72 h的紫外老化处理及红外表征分析,结果显示,改性生物降解聚乙烯地膜几乎全部降解,而普通地膜几乎无变化。此外,在相同厚度和测试条件下,2种类型地膜表现出相似的物理特性。进一步地,在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农田中进行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可降解地膜的保墒性能与普通地膜相当,优于裸地,地膜的降解效果符合设计目标。本研究采用的地膜在性能上与普通地膜相当,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为防治残膜渗透与土壤污染提供一种新产品。

    地膜聚乙烯生物降解土壤污染可降解保墒性能

    木质素沉积对种皮开裂的影响

    李昕然刘畅冯国军刘大军...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条件下收获的菜豆种子经常会出现种皮开裂的现象,为了探讨菜豆种子种皮开裂的原因,改善种子的外观表现与活力,本研究以黑大黛冠、黑大盛冠为实验材料,将同品种的正常种子与种皮开裂(SC)种子进行对照,对其长、宽、厚、百粒重及物理性能进行测定,并在生化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低温对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裂种子长、宽、厚分别大于正常种子11。14%、2。79%、10。15%,百粒重显著提高16。79%,物理性能降低,苯丙烷代谢途径在转录水平上增强。推测开裂种子的子叶发育速率大于正常种子,子叶与种皮发育速率不统一可能是导致种皮开裂的原因之一;低温使得种皮内木质素含量上升,木质素沉积使得种皮物理性能降低,是导致种皮开裂的直接原因。

    菜豆种皮开裂低温苯丙烷代谢途径木质素百粒重

    高温天气因素对杏鲍菇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

    胡佳陈鑫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高温天气对杏鲍菇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以合理控制其生长环境温度。通过尿素复溶法和氮蓝四唑光还原法,评估了杏鲍菇在不同温度下蛋白质增长速率的变化。研究发现,在32℃~36℃范围内,杏鲍菇的原基期蛋白质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其他生长阶段;随着温度从32℃升到36℃,酶活力整体降低,其中菌丝期在32℃时的酶活力最高,为776 U/gmf,而采菇期的酶活力最低,为527 U/gmf,此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也最低。海藻糖含量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原基期海藻糖含量在34℃时达到最高值0。102%,而在采菇期最低,仅为0。008%。综上所述,高温天气显著影响杏鲍菇的生长,表现为蛋白增长速率先快后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下降,海藻糖含量先增后减。

    高温天气因素杏鲍菇环境因子尿素复溶法蛋白质增长速率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海藻糖

    高效硫化物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除臭效果测定

    樊梅娜张修王丽荣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筛选高效硫化物降解菌并评估其除臭效果。通过从畜禽粪便、活性污泥、垃圾渗出液、污水中筛选得到的除臭微生物菌群,进行硫酸根诱导率和硫离子降解试验。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通过鸡粪降解模拟实验进一步验证菌株效果。最终筛选出82株菌株,其中4株菌株硫酸根诱导率较高,按诱导能力排序分别为:3水-5>6-3-4>5-4-1>6-2-1,分别高出对照组75%~108%、58%~83%、50%~67%、20%~41%;3水-5降解硫离子效果最好,2 h时降解率达98。64%。菌株形态特征分析和进化树的构建表明3水-5与Defluvibacter lusatiae type strain DSM11099T在同一系统分支上,同属于污水菌属,鸡粪降解模拟实验表明3水-5对氨气和硫化氢的抑制率可达95%以上。本研究筛选得到的3水-5能够有效提升畜牧养殖场恶臭气体的处理效果,可以为微生物除臭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良好的借鉴。

    高效硫化物降解菌除臭硫化氢鸡粪降解模拟实验脱硫菌氨气微生物群落硫酸根诱导率硫离子降解畜牧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