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及污染源解析——以安徽怀远县为例

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及污染源解析——以安徽怀远县为例

扫码查看
为明确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总量,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基于输出系数模型,以总氮和总磷的排放作为评价对象,研究安徽怀远县2014-2018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并分析面源污染来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4-2018年该区域的总氮排放量分别为309.8、293.6,300.6、305.2、310.5 t,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磷排放量分别为21.7、21.9、22.4、23.0、22.8 t,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耕地源、人口源和畜禽源.各污染源对总氮排放量的贡献率为耕地源>人口源>畜禽源,对总磷排放量的贡献率为:人口源>畜禽源>耕地源;综合单位面积面源污染排放强度,将区域分为4等级,时空分布具有明显变化.单位面积总氮排放强度多分布在2、3等级,单位面积总磷排放强度分布多分布在1、2等级;大部分村总氮、总磷排放强度分布一致,西北部余夏、找母和东部联合村排放强度较高,南部刘楼和镇南等村排放强度较低.因此,安徽怀远县主要面源污染物为总氮,可通过调整所施肥料的氮磷比,控制总氮排放量,同时根据各区域内各村不同的污染源构成,提出适宜对策.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A case study of Huaiyuan,Anhui

杜鹃、王乐宜、周皓媛、王本梧、李国学、张宝莉

展开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农技站,安徽蚌埠233080

农业面源污染 输出系数模型 总氮 总磷 时空分布

全球环境基金(GEF)气候智慧型农业

2021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71
ISSN:1009-508X
年,卷(期):2021.26(2)
  • 10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