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夏国良

双月刊

1009-508X

010-62732619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管理干部。欢迎有关单位及有关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订阅。 本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本刊2006年入选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七大农业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欢吕国玮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影响我国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高分辨率国家土壤信息格网基本属性数据集(2010-2018年)",以农业区为研究单元建立分层回归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水热、植被、施肥和秸秆还田等相关指标与耕地SOCD的关系。结果表明:1)全国各农业区耕地SOCD的分布呈现较大差异,水田SOCD由高到低表现为东北>华南>长江中下游>西南>黄淮海>甘新>黄土高原区;旱地SOCD由高到低为东北>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甘新>黄土高原>黄淮海区;最高均为东北区(水田7。6±2。39,旱地6。58±2。75),甘新区、黄土高原区及黄淮海区较低(水田分别为3。08±1。29、3。09±0。38和3。15±0。43,旱地分别为3。24±1。27、3。11±0。97和2。78±0。36)。2)根据分层回归模型一(HRM I),自然因素对大部分农业区耕地SOCD的空间差异起着主导作用(R2>0。5),加入人为因素指标后的分层回归模型二(HRMII)对各农业区耕地SOCD空间分布差异的解释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黄淮海区最为显著(△ R2=0。152,P=0。001<0。01)。3)通过模型参数检验,长江中下游区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东北区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其他农业区采用空间滞后模型。4)耕地SOCD的影响机制在各农业区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海拔高度(X5)和秸秆还田面积(Z7)对各农业区耕地SOCD全部为正向影响(各区X5、Z7对应系数均>0),水热和植被条件、土壤侵蚀、化肥施用、灌溉、农业机械使用和粮食产量对不同农业区的耕地SOCD的影响存在差异。综上,全国耕地SOCD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影响各农业区耕地SOCD差异的关键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农业区气候和土地利用条件,采取相应的耕地土壤有机碳固存策略,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和西南区使用生物炭等土壤改良剂、推广精准配比施肥等,东北区采用土壤改良剂、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黄淮海区和黄土高原区应注重推广精准配比施肥和灌溉方式。此外,鼓励全国各农业区实施秸秆还田,持续改良秸秆还田方式,以促进土壤健康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层回归模型空间回归模型影响因素农业生产管理政策建议

    木质素催化还原转化制备液体燃料的研究进展

    陈善帅田柳王洪亮朱万斌...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化学反应因素对木质素催化还原转化制备液体燃料的影响机制,依据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木质素""加氢脱氧"和"液体燃料"的中英文为关键词,检索2008-2024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将获得的56篇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了木质素高效催化转化制备液体燃料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可大量获取含有苯环的可再生资源,在制备高附加值液体燃料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木质素化学性质稳定且化学键较难断裂;木质素在高温、高压和酸性等反应条件下,反应中间体易发生缩聚反应,生成更加顽固的大分子聚合物;木质素降解转化所得产物的组分复杂,直接利用非常困难。2)均相催化剂对木质素催化转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但其不易回收限制了它的工业化应用。3)非均相催化剂因其具有易回收、高催化活性及高产物选择性,被应用于木质素催化还原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具有较好的优势。4)其他反应过程因素(如溶剂、木质素结构、木质素的纯度和催化剂的添加量)影响木质素高效催化还原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展望未来,开发新型的生物质预处理工艺及构建廉价的过渡金属-酸双功能催化剂将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木质素液体燃料加氢脱氧双功能催化剂

    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的调控效应

    李涵佳芮秋治陈媛陈源...
    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小麦后直播皮棉产量1 500 kg/hm2以上的合理群体株型及缩节胺运筹方式,2020-2021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以'中棉425'为材料,设计缩节胺施用量0(A1)、180(A2)、360(A3)g/hm2共3个水平,施用时期盛蕾期+初花期(施用比例1∶2,B1)、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施用比例1∶2∶3,B2)共2个运筹方式,同时设初花期施用缩节胺120 g/hm2(常规施用方式)为对照(CK),测定株高、主茎节间长度、果节间长度、果枝向值、叶倾角和节枝比等株型指标,分析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的株型、成铃、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与CK相比,A2B1和A2B2的株高、主茎节间长度和果节间长度均显著降低,而果枝向值、叶倾角和节枝比则显著增加(P<0。05)。A2B1的皮棉产量在2020和2021年分别达到1 628。04、2 085,02 kg/hm2,相较于CK分别升高4。9%和14。1%(P<0。05);A2B2的2年皮棉产量分别达到1 553。97、1 999。97 kg/hm2,相较CK分别升高6。4%和11。0%(P<0。05)。综上,于盛蕾期+初花期施用缩节胺180 g/hm2(A2B1)或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施用缩节胺180 g/hm2(A2B2)可构建株高范围在60。63~77。80 cm、主茎节间长度在4。2~6。0 cm、果节间长度在3。9~6。3 cm、果枝向值为36。4~40。8、叶倾角为45。0~46。7°、节枝比为3。1~3。6的棉株高效株型,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棉区小麦后直播棉实现集中成铃,便于机械采收,并能获得高产。

    小麦后直播棉产量集中成铃株型

    葡萄VvWRKY53的分子特性与表达模式分析

    董梦迪吴佳鸿周悦妍郝博雯...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VvWRKY53生物学功能,以葡萄品种'无核白'为材料,利用逆转录PCR技术(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成功克隆获得一条CDS长为453 bp的葡萄WRKY53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利用烟草瞬时表达方法对候选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该转录因子在喷施水杨酸(SA)、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4种激素,几丁质(chitin)和鞭毛蛋白(flg22)2种激发子以及可可毛色二孢菌接种后的表达模式,利用酵母系统确定其转录活性。结果表明:VvWRKY53编码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8。1 ku,理论等电点(pI)为9。67。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VvWRKY53蛋白定位于烟草细胞核。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转录因子与拟南芥AtWRKY45、AtWRKY75蛋白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SA、MeJA和ACC喷施'无核白'葡萄叶片后,VvWRKY53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发生变化;ABA喷施后,该基因相对表达量逐渐上升;chitin和flg22处理均能快速诱导该基因的相对表达。可可毛色二孢菌接种'夏黑'半木质化枝条后,VvWRKY53基因的相对表达持续上调;在酵母中证实VvWRKY53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综上,葡萄转录因子VvWRKY53在可可毛色二孢菌侵染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葡萄可可毛色二孢WRKY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

    草莓试管苗玻璃化现象探究及生理特性分析

    贺强李小峰许腾飞高德航...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草莓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和生理特性,以'红颜''越秀''红珍珠''圣诞红''光点''白雪公主''妙香''章姬'这8个品种草莓试管苗为试材,分析不同品种草莓试管苗玻璃化差异;通过测定'红颜'草莓玻璃化试管苗的含水率、叶绿素相对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氧化酶活性等指标,进一步分析草莓玻璃化试管苗生理性状差异;测定不同外植体消毒液HgCl2的含量和处理时间对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以及不同玻璃化程度的试管苗驯化移栽后的生理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草莓品种玻璃化率不同,'白雪公主'草莓玻璃化率最高,为31。0%;'圣诞红'草莓玻璃化率最低,为14。0%。2)玻璃化草莓试管苗的含水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等显著高于正常草莓试管苗,株高和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低于正常草莓试管苗(P<0。05)。3)玻璃化草莓试管苗诱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P<0。05)。4)HgCl2含量越高,消毒时间越长,玻璃化率越高,使用0。5%HgCl2处理16 min时,'红颜'草莓玻璃化率达到38。2%。5)重度玻璃化草莓试管苗驯化移栽后,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茎粗和干鲜重等均显著低于正常草莓生根苗(P<0。05)。综上,草莓试管苗的玻璃化现象可能是一种氧化胁迫反应。

    草莓玻璃化现象草莓试管苗生理特性

    不同柿种质果实品质多样性评价

    张琦蒲婷婷王艺儒胡银凤...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系统地评价柿果实品质,以9个甜柿和6个涩柿种质为试材,通过对果实外观、内在、感官和质地等32个品质指标的测定,结合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柿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份种质的32个品质指标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12。80%~180。35%,其中a*、总酚、不溶性单宁、葡萄糖、蔗糖、果胶以及质地品质指标变异系数均在50%以上;系统聚类分析可将15份种质分为2类,9份甜柿种质资源聚为一类,6份涩柿种质资源聚为一类,说明甜、涩柿果实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 7个主成分,包括不溶性单宁、可溶性果胶、葡萄糖、总酚、果糖、果皮韧性和质地7个指标,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1。92%,可反映出32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本研究可为柿种质果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百合花药水通道蛋白LoPIP2;6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与表达

    隋娟娟曹兴梅少迅成仪型...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水通道蛋白PIP2亚家族成员在花药发育及开裂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百合花药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LoPIP2;6基因,采用DNAMAN、MEGA软件对蛋白结构和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利用烟草瞬时表达检测亚细胞定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结果表明:LoPIP2;6基因开放阅读框有849 bp,编码282个氨基酸,为疏水性蛋白,含有6个典型的跨膜螺旋结构域及2个NPA基序,与小兰屿蝴蝶兰(Phalaenopsis equestris)、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的亲缘关系最近;LoPIP2;6蛋白亚细胞定位于质膜和内质网上;LoPIP2;6基因在花药发育处于四分体时期表达量最高,其次为独立小孢子时期。综上,推测LoPIP2;6可能在花药发育前期细胞增长、花药发育后期药室隔膜与裂口细胞的水分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水通道蛋白调控百合花药发育及开裂提供了理论参考。

    百合花药LoPIP26基因表达

    乙烯响应因子LlERF12调控卷丹珠芽发生机制的初步解析

    王梦迪梁佳惠潘文强马艳芳...
    8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乙烯(Ethylene)对卷丹珠芽发生的作用,以卷丹(Lilium lancifolium)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Ethephon,ETH)和乙烯信号转导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卷丹茎段,对其进行表型统计、生理指标测定和下游基因表达情况分析;通过卷丹珠芽形成过程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到可能参与调控珠芽发生的乙烯响应转录因子——LlE RF 12(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 12),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生化特性分析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LlERF12基因在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不同百合品种以及不同浓度ETH和1-MCP处理下的表达;最终通过基因沉默技术验证LlERF12在卷丹珠芽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卷丹珠芽的发生发育过程共划分为4个时期:S0~S3;2)1-MCP处理导致叶腋处葡萄糖含量增加,通过促进腋芽发生标志基因LlSTM(SHOOTMERISTEMLESS)的表达量而促进卷丹珠芽的发生数量,而ETH处理则通过抑制LlSTM表达而抑制了珠芽发生数量;3)LlERF12在珠芽准备发生时期表达量较高,并且在自然能发生珠芽的百合品种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百合品种;4)ETH处理显著抑制LlERF12的表达,1-MCP处理则相反;5)沉默LlERF12基因导致LlSTM表达下降,进一步抑制了卷丹珠芽的发生数量,证明了 LlERF12在珠芽发生过程中的正调控作用。综上,LlERF12通过响应乙烯信号转导,促进叶腋处葡萄糖积累,影响下游腋芽发生标志基因LlSTM的表达,从而调控卷丹珠芽的形成。

    卷丹珠芽LlERF12乙烯基因沉默

    马BMSCs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及其关键lncRNAs-mRNAs的筛选分析

    赵方歆魏奥凌宇房君...
    9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筛选BMSC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中关键lncRNAs、mRNAs,本研究以马BMSCs为研究对象,对向软骨细胞诱导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开展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在BMSCs成软骨细胞分化中具有重要功能的lncRNAs和mRNAs,并对mRNAs和lncRNAs及其靶基因进行验证,并构建lncRNAs对BMSCs成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网络。结果表明:1)体外成功建立了马BMSCs系,并成功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2)对不同分化阶段的BMSCs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后,共鉴定出3 592个lncRNAs,其中,差异高表达的lncRNAs有250个,低表达的116个,差异高表达的mRNAs有280条,低表达的105条。3)筛选并验证了 5个调控马BMSCs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中的潜在候选因子,包括lnc-cpm、lnc-traf3、lnc-22173、lnc-acvr2a及 lnc-pde4d,以及 9 个对应靶标基因 MDM2、TRAF3、USP25、ACVR2A、PDE4D、BCL2、WAF1、SIRT1 及 NRF2。4)构建了差异表达的lncRNA与mRNA互作调控网络,主要富集于Wn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MAPK及NF-Kb信号通路中。综上,本研究经全转录组测序与分析,成功筛选到马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过程中表达显著的差异基因,可为后续进一步揭示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lncRNAs与靶基因的互作机制奠定了必要的前期基础,为BMSCs用于软骨修复的细胞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BMSCs诱导分化软骨细胞lncRNA

    青海省高原鼠兔源囊尾蚴的分子鉴定与进化分析

    陈澳张海宁李志孟茹...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青海省高原鼠兔源绦虫囊尾蚴种类,本研究对囊尾蚴样本进行体式显微镜观察,对其线粒体COI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比对分析,同时利用Iqtree和BEAST v2。6。2等软件对测序所得的COI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及分化时间分析。结果表明:1)体式显微镜下该囊尾蚴的形态特征与带科囊尾蚴相似。2)测序结果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才氏绦虫(Taenia caixuepengi)基因序列(MT882036)同源,序列相似性达到98。52%,表明该囊尾蚴属于Taenia caixuepengi囊尾蚴。3)系统发育树显示,才氏囊尾蚴与和豆状带绦虫(T。pisiformis)亲缘关系最近,两者形成微小分支。4)分化时间分析表明才氏囊尾蚴与豆状带绦虫在5。79 Mya(95%置信区间,3。15~6。87 Mya)左右分化形成,自展值为100%。综上,经鉴定青海省高原鼠兔源囊尾蚴为才氏囊尾蚴;利用该囊尾蚴线粒体COI基因进行的系统发育及分化时间分析表明该囊尾蚴与豆状带绦虫亲缘关系更近。本研究对青海省高原鼠兔源才氏囊尾蚴进行了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为才氏绦虫的分类、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高原鼠兔才氏囊尾蚴分子鉴定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