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与钻喙兰(Rhynchostylis retusa)远缘杂交种子无菌播种及后代表型分析

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与钻喙兰(Rhynchostylis retusa)远缘杂交种子无菌播种及后代表型分析

扫码查看
选择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与钻喙兰(Rh ynchostylis retusa)进行属间正反远缘杂交,杂交组合共计36个,获得远缘杂种后代141株.采用无菌播种技术和性状调查的方法分别对种子和杂种后代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6个杂交组合共杂交180朵花,有12个组合座果,共获20个果荚,座果率为11.1%;2)在座果的12个组合中,仅有1个组合PR01的种子在诱导培养基上萌发,而其他11个组合的果荚可能由于发育不充分、种胚未能形成,导致种子不能萌发;3)PR01的种子在诱导培养基M1、M2、M3等3种培养基上均能萌发,在增殖过程中,BA2.0~3.0 mg/L及Ad 2.0~3.0 mg/L有利于PR01原球茎的增殖,同时生根培养基T2适宜PR01壮苗生根;4)PR01远缘杂种F1无论在数量性状上,还是在假质量性状上大都介于双亲之间,遗传了双亲的特性,但开花期不一致,其种植3年后其开花率为15.6%,而亲本全部开花且整齐一致.PR01植株及开花性状总体上趋于蝴蝶兰.
Aseptic seeding and F1 phenotypic analysis of intergeneric hybrid between Phalaenopsis spp.and Rhynchostylis retusa

陈和明、吕复兵、李佐、肖文芳

展开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蝴蝶兰属 钻喙兰属 远缘杂交 亲和性 杂种F1代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项目创建市县农科所联系专家制项目

2019YFD10010032017A0303030402018B0202020012020KJ1212002-2021

2021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71
ISSN:1009-508X
年,卷(期):2021.26(3)
  • 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