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Impact of Rice-fish-chicken Ridge Cultivation on Rice Population Growth and Yield

扫码查看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 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梁玉刚、李静怡、王丹、余政军、黄璜、陈灿

展开 >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试验站,湖南省稻田生态种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长沙410128

垄作栽培 稻鱼鸡共生 产量 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指数 群体生长速率

湘北水稻生态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2018YFD030100318C0132

2020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52
ISSN:1008-0864
年,卷(期):2020.22(11)
  • 8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