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沿海滩涂盐碱地燕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相关生理基础研究

沿海滩涂盐碱地燕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相关生理基础研究

Study on High Yiel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Oat in Saline Soils of Coastal beach and Its Associated Physiological Basis

扫码查看
为探究盐碱地燕麦高产栽培技术,在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以白燕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N1=180 kg·hm-2、N2=270 kg·hm-2、N3=360 kg· hm-2)和种植密度(D1=120 kg·hm-2、D2=180 kg·hm-2、D3=240 kg·hm-2)对燕麦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全生育期燕麦的株高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除成熟期外,加大种植密度显著增加了燕麦株高.与低密度(D1)和低施氮量(N1)处理相比,增加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有利于燕麦生物量的积累.然而,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中、高氮水平(N2和D3)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及CAT、POD和SOD活性的提高.此外,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穗长、穗数和穗粒数有极显著影响,但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的产量表明,高密高氮处理(D3N3)的籽粒产量最高,达4.90× 103 kg·hm-2.由此可见,在沿海滩涂盐碱地采用合理密植、增施氮肥等栽培措施,可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叶片光合效率、提高保护酶活性、增加生物产量,最终改良燕麦的抗逆性,提高产量,对缓解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畜牧业饲草短缺、改良和开发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

刘昱茜、卢发光、顾立峰、任桢、施雨、卢海潼、徐振然、周桂生、王小山、张网定、任志强、朱广龙

展开 >

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扬州市气象局,江苏扬州225009

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山西吕梁033200

展开 >

燕麦 盐碱地 高产 氮肥梯度 栽培密度 生理基础

2018YFE0108100LYKJ [2019]472019CXJ198JILAR-KF202106

2021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52
ISSN:1008-0864
年,卷(期):2021.23(9)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