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北内陆早熟陆地棉品种的综合评价及育种演化

西北内陆早熟陆地棉品种的综合评价及育种演化

扫码查看
[目的]综合评价近30年西北内陆棉区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阐述该区域育成品种主要性状的育种演变规律,为西北内陆棉花新品种选育和主栽品种推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甘肃敦煌和新疆石河子对110个1988—2021年西北内陆棉区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早熟、产量、纤维品质和株型相关的12个主要性状的表型进行鉴定;利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品种表型特征进行综合评分,筛选优良品种,并对其主要性状进行育种演化分析.[结果]110个早熟陆地棉参试品种的12个主要性状表型值分布范围较大,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果枝长度>单株结铃数>吐絮率>单铃重>马克隆值>纤维强度>衣分>纤维长度>开花时间>果枝夹角>伸长率>整齐度.通过聚类分析将110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分为Ⅰ、Ⅱ、Ⅲ和Ⅳ4个类群,它们分别为优良纤维品质、早熟、松散株型和高产的品种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早熟性与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均呈负相关,产量构成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呈正相关,且多数性状之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2个主要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66.92%;并对110份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综合评分,评分排名第一的品种为中棉113(0.67),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纤维品质优良和株型相对松散等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甘肃审定品种的早熟性显著优于西北内陆和新疆审定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显著低于西北内陆和新疆审定品种.西北内陆早熟陆地棉品种在30多年的演化过程中,多数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呈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株型向更为紧凑的趋势演变;早期育成品种的单株结铃数与单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强度呈负相关,而近期育成品种单株结铃数与单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强度呈正相关.[结论]西北内陆早熟陆地棉品种在育种改良过程中,与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的主要性状指标分布广泛,逐年呈显著提升的演变趋势;近期育成品种已实现了单株结铃数与纤维长度和强度的协同提高.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Breeding Evolution of Early Maturing Upland Cotton Varieties in the Northwest Inland of China

王彩香、袁文敏、刘娟娟、谢晓宇、马麒、巨吉生、陈炟、王宁、冯克云、宿俊吉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70

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石河子 83200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兰州 730070

陆地棉 早熟 产量 纤维品质 株型 西北内陆棉区 育种演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农科院生物育种专项甘肃省科技计划甘肃农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31971986322605222022GAAS0420JR10RA520202210733017

2023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99
ISSN:0578-1752
年,卷(期):2023.56(1)
  • 1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