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时空格局、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时空格局、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Spatial-Temporal Pattern,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Rural Energy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扫码查看
[目的]基于当前"双碳"战略的大背景,厘清农村能源碳排放现状特征、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推进农村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方法]利用碳排放因子法对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进行有效测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而后运用自相关模型对其空间关联格局进行探讨;最后通过STIRPAT扩展模型的引入剖析影响其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分析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总量整体处于持续上升态势,2019年比2005年增加了 77.55%,从成因来看主要归结于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在考察期内略有上升,虽存在一定年际起伏但总体波动较小.2019年农村能源碳排放量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且以河北居首宁夏最末,相比2005年仅有5个省(市、区)整体处于下降趋势;2019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以北京居首而海南处于最后一位,后者甚至不及前者1/10.2008年以来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既表现出明显且稳定的空间依赖性,同时也存在局部空间聚类现象,其中高-高集聚型省份数量较少且相对稳定,而低-低集聚型省份数量较多,且处于增长态势.在社会层面因素中,农村富裕程度提升会导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增加,而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量却能起到抑制作用,其中仅农村富裕程度表现出了空间溢出效应且作用方向为负.在经济层面因素中,农村金融集聚度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均导致了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增加,同时二者都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作用方向为正后者为负;而农业财政投资虽不存在直接效应但却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产业层面因素中,农业产业集聚度提升会导致农村能源碳排放强度增加,但同时却也呈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总量、强度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同时省际差异明显;我国农村能源碳排放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农村能源碳排放受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等三个层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rural energy carbon emissions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patial-temporal patterninfluencing factorsspillover effect

田云、尹态昊、张蕙杰

展开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

农村能源碳排放 农业碳排放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溢出效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71903197CARS-082722022BY0122722022AL003202311006

2023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99
ISSN:0578-1752
年,卷(期):2023.56(13)
  • 1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