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拟轮枝镰孢荧光标记与侵染结构观察

拟轮枝镰孢荧光标记与侵染结构观察

扫码查看
[目的]以玉米穗腐病优势病原菌和伏马毒素主要产毒菌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研究对象,构建组成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红色荧光蛋白DsRED、过氧化物酶体靶向标记蛋白DsRED-PTS1和细胞骨架F-actin结合蛋白LifeAct-GFP的荧光菌株,观察拟轮枝镰孢侵染玉米须表皮的穿透结构,明确拟轮枝镰孢侵染结构形成的调控机制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荧光表达载体pCOM-GFP、pCOM-DsRED、pCOM-DsRED-PTS1和pCOM-LifeAct-GFP分别导入拟轮枝镰孢野生型菌株D85-2中,PCR鉴定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化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荧光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接种玉米须观察侵染结构;赛璐酚膜模拟植物表皮穿透试验,观察穿透结构和F-actin的动态组装;使用F-actin聚合抑制剂Latrunculin A、三环唑和活性氧抑制剂DPI(diphenyleneiodonium chloride)检测穿透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建立了以遗传霉素G418 为抗性标记的遗传转化方法;FV-GFP和FV-DsRED菌株分别具有清晰、明亮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FV-DsRED-PTS1菌株中红色荧光呈圆点状分布,符合真菌中过氧化物酶体的分布特征,FV-LifeAct-GFP菌株孢子和菌丝内部具有丝絮状绿色荧光,符合真菌中 F-actin 蛋白的分布特征;玉米须表皮侵染过程中观察到菌丝顶端膨大类似附着枝侵染结构;赛璐酚膜模拟穿透试验观察到穿透结构中 F-actin 蛋白的成环组装;药物胁迫试验表明,穿透结构的形成受F-actin蛋白聚合和活性氧调控.同时,三环唑能够抑制穿透.[结论]构建了 4 种荧光标记菌株,细胞定位清晰,具有正常的生长表型和致病力,能够满足致病机制相关研究需求;明确了拟轮枝镰孢在侵染玉米时能够形成一种菌丝顶端膨大的类似附着枝状的侵染结构;确定了 F-actin 成环聚集、细胞骨架组装和活性氧调控是影响拟轮枝镰孢侵染结构形成的关键因素.
Fluorescent Labeling and Observation of Infection Structure of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luorescent labelingperoxisomeinfection structureF-actin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哈丹丹、郑红霞、张振昊、竺利红、刘浩、王教瑜、周雷

展开 >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杭州 310021

拟轮枝镰孢 荧光标记 过氧化物酶体 侵染结构 细胞骨架 活性氧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LZ20C1400001

2023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899
ISSN:0578-1752
年,卷(期):2023.56(18)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