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960—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干湿界线时空变化特征

1960—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干湿界线时空变化特征

扫码查看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地区干湿区界线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利用1960—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的76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降水、 平均风速、 日照时数、 相对湿度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潜在蒸散量,进而计算干燥度指数.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干燥度趋势进行了分析,运用反距离加权差值(IDW)研究了干燥度界线的动态变化格局.[结果]近54年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微弱增加趋势,四季变化中春季呈上升趋势,冬季为减小趋势,夏、 秋季变化不明显,空间上兰州以西,银川—太原一线北干燥度指数呈减小趋势;(2)干旱与半干旱区界线在107.5°E,37.5°N以东表现为经向变化,以西为纬向变化,近54年干旱区范围变化不明显;(3)半干旱与半湿润区界线南北方向波动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向南扩张到华家岭—六盘山—平凉—庆阳—延安—三门峡—长治一线以南,半干旱区面积达到最大,比20世纪60年代的半干旱区范围扩大14%,比2000—2009年大5%左右.[结论]近54年黄土高原总体上地区呈干旱化趋势,半干旱区面积扩大,半干旱与半湿润区界线年代际南北波动频繁,变化范围大,半干旱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DRY-WET CLIMATE FROM 1961 TO 2013 IN LOESS PLATEAU REGION

张耀宗、张勃、刘艳艳、张多勇

展开 >

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 甘肃庆阳 745000

庆阳市荒漠化防治中心, 甘肃庆阳 745000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黄土高原地区 干燥度指数 干湿变化 时空格局 气候变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陇东学院博士基金"

31460090XYBY1708

2019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区划所 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TPCD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79
ISSN:1005-9121
年,卷(期):2019.40(6)
  • 6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