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困顿与拓进:20世纪30年代青岛乡村教育的财政困境与应对

困顿与拓进:20世纪30年代青岛乡村教育的财政困境与应对

扫码查看
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市政建设导致青岛市财政渐趋空虚,乡村教育建设亦陷入资金困境.为保证乡村教育建设接续推进,当局相继采取鼓励民间自筹办学、开发沙石资源、整顿规范私人办学、鼓励市民捐资助学以及推广"二部制"教学等模式举措,力图克服教育经费短缺问题.一系列筹资兴学举措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窘困状况.政府在筹资兴学上的黯淡促使民间力量在乡村教育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政府在乡村兴学中的建树性作用并未因此弱化.政府在办学事务上的规制与统摄作用,有效规避了乡村力量的消极影响.青岛乡村教育的"困中求进"凸显出妥善处理政府与基层社会在乡村教育中关系的重要性.

董书凯、马斗成

展开 >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民国 青岛 乡村教育 财政困境

2023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0.229
ISSN:1008-3642
年,卷(期):2023.(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