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制造许愿地:青年群体"上岸地铁站"打卡实践与意义书写

制造许愿地:青年群体"上岸地铁站"打卡实践与意义书写

扫码查看
文章聚焦青年备考者与择业者在上岸站打卡的具身化媒介实践,通过观察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用户定位上岸站的在线打卡动态,探讨移动网络时代青年文化如何重塑了特定地点的固有地方意义,进而拓展了青年地方认同与身份认同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媒介朝觐与祈愿文化共同作用了上岸站地方意义的再建构,青年群体在上岸站的朝觐印记体现了他们表达期盼与释放焦虑的集体诉求,使其地方意义由物理形态层面的交通枢纽发展为社会文化层面的"许愿地".探讨上岸站的地方意义叠写重构,有助于从青年文化的视角检视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结,以及挖掘特定地方对青年群体的价值与意义.

陈雪薇、竺煜逸

展开 >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青年文化 祈愿文化 媒介朝觐 地方意义 地方认同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3YJC860004

2024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中国青年研究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96
ISSN:1002-9931
年,卷(期):2024.(2)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