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大学生留守经历的回溯性文本,分析自然村落中邻里保护留守儿童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父母双亲缺位时获得的邻里保护,主要体现在情感关怀、生活照料、急难援助、道德示范、学业支持五个方面,具有及时性和持续性的特点;邻里保护留守儿童是邻里作为共同体的要求,以血亲关系和人情交换为基础,是对人伦法则、互助共生等邻里规范的遵循.城镇化进程中,邻里共同体面临不断消解的风险.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通过村落文化建设和社区社会组织建设,重塑乡土社会的亲缘性、熟人性和温情性,构建以情感为基础的邻里共同体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