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唇(鱼骨)的微卫星引物筛选及群体遗传结构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唇(鱼骨)的微卫星引物筛选及群体遗传结构

扫码查看
利用鲤(Cyprinus carpio L.)(20对引物)和Hemibarbus mylodon(21对引物)共41对微卫星引物对黑龙江(逊克,XK)和乌苏里江(虎头,HT;海青,HQ)的3个野生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群体进行引物适合性研究,并将获得的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用于唇(鱼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引物筛选结果表明,5对鲤引物可对唇(鱼骨)扩增出条带,但产物均无多态性;11对H mylodon引物能在唇(鱼骨)中成功扩增,10对引物(10个位点)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其中7个位点为高度多态(PIC>0.5).对3个唇(鱼骨)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483 4,共检测到96个等位基因(40个有效等位基因),以HT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最高.卡方检验结果表明,8个位点在3个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偏离遗传平衡(P<0.05),且偏离平衡的位点均表现为杂合体缺失(Fis>0).3个群体两两间具有较多的基因交流(Nm>11),以XK和HQ间最高(17.27),二者的遗传距离也最近(0.049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微弱(Fgt=0.0236).以上结果表明,H.mylodon的微卫星引物适合于唇(鱼骨)的群体遗传变异研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野生唇(鱼骨)资源受人为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明显,乌苏里江的HT群体更适合在人工繁殖计划中利用.
Screening of microsatellite primers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Hemibarbus labeo in Heilongjiang River and Wusulijiang River

胡雪松、石连玉、李池陶、曹顶臣、马波、徐伟

展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

唇(鱼骨) 微卫星 遗传结构

黑龙江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GC05B509

2008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产学会

中国水产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06
ISSN:1005-8737
年,卷(期):2008.15(2)
  • 1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