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是瞿秋白之后中国“拉丁化”运动成果集大成者.他由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拉丁化运动的业余爱好者,转行并迅速成长为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进而在80年代成为汉语拼写标准“国际化”的主要推动者.在周有光等语言学家的积极努力之下,瞿秋白“新中国文”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宏大构想已逐步实现.周有光不仅实现了“广义”的“拉丁化”目标,将语文现代化的内涵实质性地拓展为“语言共同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便化、表音字母化、语文电脑化、术语国际化”六个方面,还将瞿秋白普通话与方言同步建设思想发展为当代中国“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双语言生活”的设计和建设.周有光对瞿秋白“新中国文”建设思想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第一,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第二,拼音化的含义不是“改用拼音”,而是“利用拼音,帮助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