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会语言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语言学
中国社会语言学
中国社会语言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英文生前预嘱语类分析——中文版“我的五个愿望”与英文版“五个愿望”比较

    卜晓晖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考察中英文生前预嘱,构建了中英预嘱的语类结构,比较探索了相同语类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各结构成分的语言实现形式、功能意义及其推进语篇的方式,并尝试从功能和需求的角度分析整体语步框架.本文运用Swales的“语步-语跬(move-step)”语类分析模式,选取了英文版生前预嘱“五个愿望”以及基于该文件改编的中文预嘱“我的五个愿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表明,中英预嘱整体语类结构较为相似:中文预嘱为五语步,英文预嘱为六语步;在语步层面,两类语步存在显著区别:预嘱参与者对应的语步实现方式和医护类语步的划分;在语跬层面,差异主要体现在概括语步和想法语步内:前者的语跬实现形式明显有别,后者语跬的具体内容存在不同.这些语篇差异可能与目前各自对应的文化语境有关.

    中英文生前预嘱语类分析语步和语跬功能和意义

    两辈人对“安乐死”“尊严死”的态度——对大学生和家长的语义区分考察

    陈艳清高一虹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语义区分量表为主要研究工具,以110名大学生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考察大学生及其家长两辈人对“安乐死”“尊严死”的态度.量表分别设计了“认知”、接受或不接受的狭义“态度”“情感/情绪”“行为意向”四个维度,所得数据进行了学生和家长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显示,两辈人在“安乐死”“尊严死”的量表总均值上无显著差异,态度都倾向接受;但在“安乐死”的狭义“态度”、尊严死的“认知”维度呈现出显著差异:相比家长,学生对“安乐死”更为接受,对“尊严死”的认知更为积极.此外,两辈人对“尊严死”的态度都比“安乐死”更为积极;学生的城乡家庭背景对“安乐死”的认知维度有显著影响:相比农村的学生,生长在大城市、中小城镇的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更为积极.研究结果揭示了对于死亡方式态度的代际差异或变化趋势,为我国生命教育“尊严死”观念的宣传和普及提供了启示.

    态度尊严死安乐死语义区分量表

    国际期刊死亡话语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以1992-2016年的SSCI为基础

    黄芳
    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国际学术界在死亡话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本文以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数据库中1992至2016年间以死亡话语为研究主题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使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S.0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发文量、发文作者、机构和国家以及论文关键词等文献数据,考察死亡话语研究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前沿.研究发现:死亡话语研究发文量近25年呈波动式上升趋势,逐渐受到多学科学者的关注;死亡话语研究高产国家前三位分别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死亡话语研究的载文期刊以社会科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期刊为主,位于载文量前三位的期刊为《社会科学与医学》《死亡研究》和《话语与社会》;死亡话语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包括安宁疗护、艾滋病、自杀、数字化悼念等主题,目前的研究前沿为数字化悼念.

    死亡话语研究热点研究进展文献计量

    从外语教育层级浅析中德两国的语言教育规划

    张京涛赵荣改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在外语教育层级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语言教育规划,通过立法等与时俱进地推进了外语教育的发展.德国语言教育规划在外语教育层级方面的协调发展和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成功值得我国深思和借鉴.本文选取了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法和教材等主要方面对中德两国外语教育层级的语言教育规划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语言教育规划外语教育对比分析

    汉语拼写:从构想拉丁化到标准国际化——基于周有光与瞿秋白的比较

    汪禄应
    4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有光是瞿秋白之后中国“拉丁化”运动成果集大成者.他由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拉丁化运动的业余爱好者,转行并迅速成长为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进而在80年代成为汉语拼写标准“国际化”的主要推动者.在周有光等语言学家的积极努力之下,瞿秋白“新中国文”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宏大构想已逐步实现.周有光不仅实现了“广义”的“拉丁化”目标,将语文现代化的内涵实质性地拓展为“语言共同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便化、表音字母化、语文电脑化、术语国际化”六个方面,还将瞿秋白普通话与方言同步建设思想发展为当代中国“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双语言生活”的设计和建设.周有光对瞿秋白“新中国文”建设思想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第一,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第二,拼音化的含义不是“改用拼音”,而是“利用拼音,帮助汉字”.

    汉语拼写拉丁化国际化

    情感品牌传播:新媒体话语实践的新模式

    冯薇吴东英
    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话语分析与主题分析的质性方法,从语言学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八家中国最具品牌价值企业在新浪微博中品牌传播的话语实践,探究其情感品牌传播概况及感染性互动话语策略的使用状况.研究发现:(1)中国企业微博在情感品牌传播中已充分意识到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注重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和满足受众的精神愉悦与情感释放;(2)情感品牌传播中感染性语体普遍存在,表现在网络语言、夸张幽默的修辞手法与心灵鸡汤式文字的使用中.研究发现表明,企业微博的宏观内容与微观语言形式都受到全球化变革的深刻影响,都不再是单一传统的模式,而是传统与现代风格的有机结合与杂糅,是一种全球本土化的话语实践态势.

    情感品牌传播新媒体话语感染性语体新浪微博全球化

    基于语料实证的法律新词规范化研究

    谢颖莹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的法律现象层出不穷,大量新词语涌入法律词汇领域,引起了对法律新词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的讨论.本文从词汇来源和构词方式的角度对法律新词进行简要分类,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对这些法律新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法律新词的规范化提出一些建议.

    法律新词法律术语规范化

    论当代词语运用的娱乐性特色

    汪红艳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娱乐性是当代汉语词语运用的特色之一,根据承载形式,有符号化、陌生化、专名化等表现.同音词、方言和古汉语、语素构词等为词语的娱乐性运用提供了条件、材料和方法;求新求简的娱乐心理、不断提高的文化水平、宽松新变的传播环境使词语的娱乐性运用成为可能.词语的娱乐性运用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促进语言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同时也是对汉语词语的不规范运用;我们要承认语言娱乐功能的合法性,也要对词语的娱乐性运用进行规范.

    当代词语运用娱乐性成因

    媒体语言发展与语言服务刍议——兼评《语言服务引论》

    李艳飞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屈哨兵先生较早地提出了“语言服务”这一概念,2016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语言服务引论》一书,该书以语言服务的资源、业态、领域、层次和效能这五个维度为着眼点,从语言服务所涉及的语言要素到语言服务的对象与范围,作者进行了详尽且全面地介绍.媒体语言是语言以媒体为依托而呈现的语言形态,书中涉及了多处与媒体语言相关的论述,语言是动态变化的,媒体语言也是不断发展的,媒体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不断地服务于国际社会或国家社会的.媒体语言服务是语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语言的发展始终要围绕语言服务而进行.

    媒体语言发展语言服务《语言服务引论》

    《多语社会日本:现状与课题》述评

    苏杰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语社会日本:现状与课题》是日本学界第一本较为深入且全面地讨论日本多语社会现状的专著.本文介绍了本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要评论,希望能为国内的日本社会、日本语言政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日本语言政策多语社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