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陕北典型退耕地沙棘群落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

陕北典型退耕地沙棘群落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ippophae rhamnoides community and soil factor in typical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rea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扫码查看
沙棘作为水土保持林的先锋树种,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广泛种植.研究沙棘与土壤的耦合关系,分析其在该区域的种植适应性以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可以为现有沙棘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沙棘群落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依据陕西省吴起县典型退耕地沙棘群落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观测数据,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模型探究陕北黄土区沙棘群落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 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土层深度有显著差异,林分类型和坡向对土壤全氮和毛管孔隙度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沙棘油松混交林阳坡的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毛管孔隙度要显著高于阴坡和其他林分类型.2)有机质、全氮和毛管孔隙度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主导因子,阳坡的沙棘油松林和阴坡的沙棘纯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好.3)各土壤因子与沙棘群落的灰色关联度均值排序为:毛管孔隙度>全氮>有机质>非毛管孔隙度>速效磷>土壤密度>速效钾.沙棘群落植被的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表明沙棘适宜于陕北黄土区种植.为了促进沙棘对土壤的改良以达到植被演替的目的,在阳坡沙棘纯林适宜朝向沙棘混交林改造,而在阴坡则更适合沙棘纯林这一配置模式.

周文洁、魏天兴、刘广全、朱清科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0083,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

沙棘 林分类型 土壤理化性质 相互作用 水蚀风蚀交错区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课题

2016YFC05016022015BAD07B00

2020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02
ISSN:1672-3007
年,卷(期):2020.18(2)
  • 6
  • 18